欢喜吟_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 (第3/4页)

时分,肩舆停了下来,下了肩舆微微抬头,便有宫殿匾额上三个金碧辉煌的大字一一永和宫。

    永和宫属于东六宫,坐落于上林苑的南角,极安静的一处所在。

    几只金黄色的鸟儿静静栖在枝头,轻轻叫一声,又是一声。

    正殿与两厢配殿的前廊与后殿相连,形成一个四合院,又置小厨房,我的寝殿是东配殿绛紫殿。

    进了雕花朱漆木门,绕过黄花梨五彩釉盘云朝阳屏风,便来到了东暖阁。

    暖阁的窗下置着围炕,炕中设着浮雕貔貅青瓷案几,再往里便是是寝殿了,由一扇桃形朱漆描金圆门将外室与内室分隔开。

    一张六尺宽的七宝琉璃榻,悬着鲛绡宝罗帐,通透晶莹的雪白色,用浅蓝色与深蓝色的丝线绣出双环四合如意图案,风起绡动,如坠云山幻海一般。

    帐顶是梨花青冰绡缠枝宝罗,底下疏疏朗朗坠着数个涂金镂花银薰球,帐顶外的边缘是百福合浦珍珠帘,平添几分暖意温馨。

    过了正间再绕过远山水墨素纱刺绣屏风便是西暖阁,用膳的地方,紫檀木圆桌上正稳稳当当地供着一座硕大的盆景。

    是以整块的羊脂玉雕琢成朵朵百合花,那种纯洁无暇的乳白色,又以红珊瑚蓝宝石为蕊,简直比奢靡的金子更令人咋舌。

    羊脂玉是和田玉中最好的,更是白玉中质纯色白的极品,具备最好的光泽与质地,温润坚密,莹透纯净,洁白无瑕,仿佛凝脂,故名。

    羊脂玉自古以来便被人们极为重视,视为玉中极品,异常珍贵。不但象征着“仁、义、智、勇、洁”的君子品德,而且象征着“美好、高贵、吉祥、温柔、安谧”的世俗情感,帝王将相才有资格佩上等白玉。

    进了后宫是不能再穿便装的,我脱下月白色绣蓝莲花的便服与湖蓝色长裙,换上丝绸旗装,又将珠花与耳坠取下。

    按照宫规所定,从太后娘娘到答应小主都有一定数量的宫人供其使唤,太后为十二名,皇后十名,皇贵妃八名,贵妃八名,妃六名,嫔六名,贵人四名,常在三名,答应两名。

    午睡起来我见了在名下当差的两名太监与四名宫女,众人一一报上名来。

    我曾听玄烨说过,宫女太监的衣着是梭布,宫女一律春夏穿绿,秋冬穿褐,果然她们的衣裳都是浓郁的褐色。

    小顺子二十岁出头,不胖不瘦,长得眉清目秀。

    粗使太监小德子三十岁上下,黝黑壮实。

    早霜是十三四岁的小丫头,刚刚长成。

    灵雲十六,水灵中带着聪慧,尤其是那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千嬅十八,一副成熟稳重的大姐模样。

    众人跪拜之后,我训了话,为着恩威并施,我赏了小宫女小太监们些许碎银,便把他们打发了,只留下灵雲伺候。

    她上前道:“小主,皇上看重您,便吩咐会计司多拨了一名宫人过来,您可还满意么?”她见我点了点头,又道,“小主今日想必累了,请跟随奴婢去寝殿歇息罢。”

    我正疑惑她为何不引我去参见永和宫的主位,灵雲倒是伶俐,很快知道我心思。

    “小主有所不知,永和宫如今只有您住着。”

    婉转滴沥的夜莺飞起时惊动了天际下流转的晴丝袅袅,忽然将我的视线引向遥远的天际,那一泓无尽的碧蓝深处有几缕稀薄的白云,后头飞着几只小小的雀儿,仰头看得久了,便有微微的目眩。

    低眉想着前几日的殿选,新来的秀女有六人:贵人万琉哈氏、贵人苏氏、贵人李氏、常在戴佳氏、常在王佳氏、答应姚氏。

    秀女出身八旗,五品以上官宦之家,十三岁到十七岁,秀女选秀时则一律穿蓝色丝绸旗装,且不许敷粉,被“撂牌子”的秀女又乘坐骡车出宫了,往后便可以出嫁了。

    将近晚膳时分,我没有什么胃口,为着开胃,便前往小厨房做了蜂蜜陈皮水。

    转眸瞧见木架子上两个竹篮里都是晒干的桂花,一个盛的是仿佛白雪的早银桂,另一个盛的是灿若金的大金桂,一金一银相映成辉,飘散着阵阵芬芳,看着煞是喜人,便做了些许软炸桂花糕。

    用了点心却是小顺子进来禀报:“小主,内务府总管黄淮黄公公来了,正在殿外候着。”

    我知晓太监临至嫔妃寝宫定是来宣旨或是送来物品的,便取过浅紫色纹绢擦了嘴角,淡淡道:“请进来。”

    黄淮有五十岁上下,虽不是满脸油光,却是一幅趋炎附势的势利德行,他打了个千儿,引过一位宫女服色的女子,满脸堆笑。

    “姜小主,她是杜秋语,伺候过皇上数十年了,如今是您的教引姑姑,往后也是绛紫殿的掌事姑姑。”

    因着身世之故,姜焓并非我的本名,而是师傅起的。

    回过思绪看过去,只见她三十上下,皮肤白净,双眼通透,很是稳重敦厚的模样,我见了便有种亲切之感。

    我温然一笑,道:“姑姑好。”

    不料杜秋语却是匆忙地跪下,惶恐道:“奴婢当不起小主这样大的礼遇。”

    我扶她起来,吩咐早霜带她到后殿下人居住的地方歇息。

    黄淮整了整自个儿的花翎,赔笑道:“小主,咱们大清宫规甚严,旁的秀女都是十个人被一个姑姑教的。说句真心话,奴才在这宫里当了十几年的差,从未见过皇上对哪个嫔妃如此在意,连寝殿的每一处匾额都是御笔亲落,您可谓是前途无量啊!奴才能伺候您,实在是奴才三生有幸,您有何事便吩咐奴才,奴才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我皮笑rou不笑,道:“公公言重了。”

    黄淮不知怎的,面上的笑容渐渐退了下去,寒碜了几句便辞去了,我纳闷,自己并未做错说错什么。

    ……

    许是因着秋季的缘故,衣橱中备下最多的是氅衣,类似斗篷的皮货,素有“一品玄狐,二品貂,三品狐貂”之说。

    我已从秋语那儿得知,清代皇室使用的贡品布料大多来源于江南三省织造,即苏州、江宁、南京。

    清朝因君王是满人,龙袍开四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