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抚天下_第二十一章 江春遗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江春遗信 (第2/4页)

一封与伯元,把这其中关系,提点他一二就是。”

    “可……这样提点一番,伯元就知道怎么做了吗?”江昉不禁有些疑虑。

    “伯元终究要走他自己的路。”江春倒是无比平静,道:“我所能做的,也只能是提点伯元一些为官之事。之后的事,还是要他自己去做,若我干预多了,对他有害无益。伯元天性纯良,却也通达,并非拘泥固执之人,提点他一番,也就够了。”

    看江昉仍有些不理解,江春不禁笑道:“橙里啊,你要知道,这世上,没有一个人,是可以按照别人的道路走下去的,也没有一个人,会去走和别人完全一样的路。能决定伯元未来的人,从来都只有他自己。你我所能做的,是提点,而非做主。这样伯元他,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啊。”

    江昉点点头,眼看江春书信已经写完,便又唤了人来,将信寄了出去。江春眼看一件最大的心事,终于尘埃落定,也缓缓闭上了眼睛。

    这年九月,一代两淮盐业总商,以布衣上交天子,进而闻名天下的江春,走完了自己六十九年的人生,也带走了一个属于两淮盐商的黄金时代。

    而这时的阮元,也正在准备最后的殿试,殿试只要正常发挥,予以通过,阮元就将成为进士。

    之前的圆明园复试,阮元已经应考完毕。这一日便驾了车,前往东华门,准备从东华门进入皇城,到保和殿参加会试。杨吉也想进一次皇城,看看东华门外的景色,便再一次承担起为阮元驾车的工作。

    眼看马车过了长安街、理藩院,再过几条胡同,便是东华门外了。阮元自也屏息凝神,准备最后的一场考试。忽然,前面胡同中迎面过来一辆马车,在大街处转弯,似乎也是要去东华门的车辆。

    阮元听得前面有马车动静,不由得掀开了帘子,想看看车外究竟是何人,正巧,对面马车转过弯后,车里人也揭开帘子,喜道:“伯元?”仔细端详时,那人正是那彦成。

    阮元见是那彦成,也喜道:“绎堂,看你面色,今日这殿试,想来是不在话下了。小弟若得中进士,还望绎堂兄多加提携才是。”

    那彦成道:“伯元,今日是你发挥的时日才对啊,我记得你会试的时候,只排在第二十八,可复试取了第十名,复试没有四书文,想来伯元是长于策论之人,那今日这殿试,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阮元笑道:“绎堂兄,说起这策论,我见过胡兄汪兄练笔的文章,无论气势文采,内容意蕴,均远胜于我,这策论考试,小弟也无他念想,只想着不要违了制,竟落个殿试不第就好。”

    那彦成也笑道:“伯元这就多虑了,这殿试规制,待你上了保和殿,自有人再提醒一遍。皇上设这殿试,本是为了求才,怎会刻意在规制上为难于你?后面大可放心,只要文笔平稳一些,这进士功名,不会少了你的。”

    杨吉也听阮元说起过那彦成其人其事,这时听他对考场制度同样清楚无遗,也不禁有些好奇,问道:“这位相公,你可知道,若伯元通过了今天这场考试,后面又待如何?”

    那彦成自不犹豫,道:“殿试要重新排过名次,这次排名过后,前三名称为进士及第,也就是俗语中的状元、榜眼和探花,之后大概三分之一,赐进士出身,剩下的赐同进士出身。按伯元的文笔,进士及第难了些,但我觉得啊,取一个进士出身的功名,应该不在话下。”

    “那……这三种功名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杨吉又问。

    “若是进士及第,第一名直接授予六品修撰,第二三名授七品编修,就是正式的翰林院官员了。但二甲以下,还要再参加一次朝考,最后依复试、殿试、朝考三次的成绩,选取其中最优之人,进入翰林院。若翰林院进不得,也可以到六部学习,若学习不得,便直接授予知县,出京为官,历年皆是如此。”

    “所以,翰林院是朝廷里面最厉害的地方了?”杨吉对这个问题一直很好奇。

    “伯元,你就是这样和他说的吗?”那彦成不禁哑然失笑,道:“这位朋友,翰林院和六部,各有所长。翰林掌管的是辞藻文章、编修典籍之事,譬如眼下皇上八旬万寿临近,翰林院正在编撰《万寿盛典》,这便是翰林之事了。六部掌管的,是天下政务。只不过翰林院和皇上走得近些,更容易被提拔,六部不说别的,候补官员就有不少,想在六部升迁,所耗时日要长得多。”

    “那按你这样说,翰林院不还是最厉害的地方嘛?”

    “这位朋友,翰林也好,六部也好,最后看的,还是实际才能。有些人做了翰林不假,可对部院事务一窍不通,到了致仕那天,也只是个翰林,得不到重用的。最后能被皇上重用的大臣,都要在六部里经历过实务才行。当然,若是翰林做的好,被改官到六部,也是常事。”

    杨吉听那彦成这样一分析,对翰林六部的区别,也理解了不少,不禁暗自感叹他熟谙朝中事务,道:“相公,伯元和我说过,你是那什么旗人,旗人不是都在茶馆里遛鸟吗?怎么你不仅有学问,朝廷的事,还能这样清楚?”

    “是谁告诉你,旗人就要去遛鸟的啊?”那彦成听着这样毫无逻辑的话,又不觉笑了出来。

    “也没什么,就是伯元说起你的时候,说你谈吐不凡,必是旗人中的高门大族,我这不是好奇嘛,相公,您家中是……有做大官的人吗?”

    “朋友,比起这个,我想,你现在该考虑的,是到哪里停车才好吧?”那彦成不禁打趣道。杨吉一听,才发现左前方城门巍峨,眼看是东华门到了,这日前来的马车,约有数十辆之多,想找个地方歇息,还真不容易。

    阮元见外面人多,也不愿麻烦杨吉,便小声道:“这边人多,我东西早已准备好了,后面自己过去便是。你若找不到地方,就先回去,申时到了,再回来接我就行。”杨吉也点点头,先暂时停了一下,让阮元走了下来,自己也就先回行馆了。

    只见东华门前,已陆续集中了五六十人,阮元和那彦成自然也走了过去,跟在众人身后。过得片刻,门内走出几个銮仪卫官员,问清考生姓名,便带领诸考生,一路自东华门,至中左门而入紫禁城内。

    眼看皇城之中,红墙金瓦,殿阁林立,气宇庄严,阮元之前未见过皇宫,初见宫殿气象如此,不由得暗自感慨。但想到此次是进宫应试,自然也不能耽搁,故而不敢放松脚步。

    过了中左门,上了白玉台阶,便是保和殿了,殿上座椅,此时一应齐备,光禄寺官员问了会试名次,依单、双号列队进殿,阮元会试位列第二十八名,故而在保和殿西首。

    这日乾隆在圆明园驻跸,故而保和殿中只有主试大臣及大学士。殿上早已准备好鼓乐之属,到了辰时,三声鞭响,音乐毕作。四位大学士自殿内捧出试题,礼部自有官员,在前接了题纸。

    看那四位大学士时,其中一位年已七旬,须发皆白,但眉眼之间,自有一股英武之气,身着四团龙补服,当是首席大学士阿桂。又一人须发也已花白,但苍老憔悴之态,早已密布,按年龄算,应是汉臣之首嵇璜。又一人灰髯低垂,神色清雅,看着过了六旬,气度却不输少年,阮元在扬州时还略有些印象,知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