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23,,人形发动机(回收书名)  (第2/2页)
,至于我在这里的原因。”    李明一抬手,会议室里的几十名科研工作者同时飘在了半空之中。    刹那间,会议室安静的针落可闻。    “这个,这就是,就是文件里说的那个特殊发动机?”    一个人开口问道。    李明奇怪的看了看丁老。    丁老解释道:“出于保密性考虑,你在内部的代号就是特殊发动机,你的能力都被描述为发动机的性能参数,这样就不会有人看到资料之后把它和某个人联系起来。”    李明恍然,不过自己的作用好像确实就是个人形发动机来着。    演示了一下自己的能力之后,李明就把大家给放了下来。    丁老说道:“现在你们明白了吧,我们这个项目就是围绕着李明展开的,所以你们别担心那些参数的问题,尽管放心大胆的去提。”    在此之前,诸多参与这个项目的航天专家都不敢相信手里的特殊反动机参数,200吨的推力,但是自重只有不到八十公斤,还是加了燃料重量。    算起来推重比达到了惊人的3000,这东西怎么看怎么觉得不是人类现在能造出来的。    要知道现在蓝星诸多拥有航天能力,能制造火箭发动机的国家屈指可数,普遍的推重比也不过在70到100左右,还得是不计算燃料重量的那种。    再加上那个唯一性的标注,众人纷纷联想到了外星人上面。    难道说华国搞到了一艘外星人飞船的发动机?    但是大家手里只有各种性能参数,没有实际图片,所以这个发动机的外形、线路、控制方式都不知道。    这样一来理论论证方面的进展就一直不怎么大,毕竟核心部件不在。    虽然程云飞他们组的人都知道李明的信息,但是丁老没松口,他们自然不敢随便往外说。    现在李明来了,大家心里就有了底,于是各种方案立刻被提了出来,各种细节被一一推敲。    都是行业内的专家,对于国内的技术也是几位了解,一个小时左右,几份初步的草案就被送到了丁老的面前。    丁老翻阅了一下,给到了谢书白和李明的手里。    李明随便看了看,之前在酉泉他也是恶补了一些航天方面的知识,所以勉强还是能看懂一些。    大多数的方案都是在现有的运载火箭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升一级运载火箭的推力和复用程度。    丁老对于其中几份十分看好,改造过后的一级火箭推进器理论上可以重复使用十次以上,成本方面低至原来的百分之二十。    而且火箭的近地轨道投送能力可以达到100吨,同步轨道的投送能力可以达到70吨。    这样的运载力对于华国而言简直就是质的飞跃。    谢书白却是感觉一般,这些方案虽然比起目前的华国航空投送能力强了很多,但是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变化,最多就是他们之前在酉泉发射中心的那次实验的加强版。    突然,一份草案引起了谢书白的注意。    在这份草案里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放弃一级火箭回收,甚至直接放弃火箭改造,转而进行另一个方面的研究:航天飞机。    在这份草案里面,提到了一个更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航天器。    相比较于火箭引擎,卫星,飞船,空间站这些航天器才是真正的吞金巨兽,一个小汽车大小的卫星,造价就高达几千万甚至几个亿。    但是当这些卫星的能源耗尽,或者是某个零件损坏了之后,它们就变成了环绕在轨道上的太空垃圾。    说是说垃圾,但是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价值堪比黄金。    这些东西大部分都只能落入大气层,烧成一堆没有任何用处的残骸。    曾经米利坚和苏联都曾经想过用航天飞机来回收航天器,可惜效果一直都不怎么好。    再加上航天飞机的发射成本高,安全系数低,最后两国都不得不放弃了航天飞机,转而研究宇宙飞船。    草案里提出,可以设计制造一型专门的航天飞机,由火箭送往一百公里的高空,接着凭借航天飞机的发动机和李明的念动力推动,进入外太空。    这样一来不但能送航天器上外太空,还能从外太空回收各种航天器。    谢书白看了看草案的发起人,上面写着程云舟。    也是一位师兄,而且他还是程云飞的堂弟,他们还有个哥哥程云帆,三人被称为空乘三兄弟,都是搞航空航天的,只不过研究的领域不同。    程云帆的研究方向是海基发射平台,所以一直都在烟/台那边。    程云舟也是一开始和谢书白说话的那个。    谢书白把这份草案拿着丁老看过之后,丁老也是眼前一亮,前面的方案都只能说是节流,这个方案则是开源节流都兼顾到了。    程云舟其人,丁老自然也是知道的,他笑着说道:“年轻人就是思路开阔,很好,很好。”    两人都认同这份草案,于是就这么敲定了下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