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三章 取得院试的资格 (第1/1页)
在吴清竹进了考场的第三日下午,贺兰与吴铜早早的便在考场外等着贡院的门打开。 也不知道这几日怎么回事,忽而气温骤变,一下子便冷了起来,刺骨的寒风似乎都赶上了冬天。 门口等待的人们大多神色焦急,手上还挎着一件厚衣服,时不时的跺跺脚,看向贡院的方向。 心里也是担心着里面人如今是什么情况。 等到贺兰都有些发抖的时候,贡院的门,也总算是打开来。 贺兰怕吴清竹看不到他们,便让吴铜往前挤了挤,自己则在原地守着。 果然不出所料,一群书生从里面走出来的时候,浑身都开始发抖。 倒是只有零星几个人,身上裹得厚厚的,精神也比较好。 吴铜在看到吴清竹的第一眼赶忙冲了过去,先把衣服递了过去,之后便把吴清竹手中的东西接过来,挤挤攘攘的往贺兰的方向走去。 摇摇晃晃的身体,让贺兰看着都有些心疼。 不只是吴清竹如此,有些考生身子骨弱了些,出了考场,便晕倒在亲人的身边,这样的事情也是不少。 现场也是以一片杂乱,人潮也是挤挤攘攘的。 贺兰掏出一直捂着的热乎包子,赶忙递给吴清竹。 “先吃两个热乎包子,歇一歇,我们再回去。” 吴清竹对着贺兰笑了一下,张嘴就咬向冒着热气的包子。 离开时,王公子的家里人还特意过来打了招呼才离开? 回到家的三日,吴清竹便没有再去碰一本书,连书房都没有再踏进去过。 神态平和,第一日便陪着贺兰去街道集市逛了一整天,买了许多贺兰看着稀奇的东西。 第二日又带着贺兰去了,手中地契所写的地方,巡视了几遍,回来的时候还带了三筐苹果。 第三日便去了李屠夫家中,看望大有躺在床上一病不起的王公子,见他气色转好,又去了酒楼买了些吃食,回家同几个人分享。 到了第四日,早早的便起身,坐在院子门口,看着官衙通往这里唯一的一条路。 吴铜也知道今日是放榜单的日子,早上没吃饭便去衙门口等着了。 突如其来紧张的气氛搞得贺兰也是无所适从。 相对来说贺爷爷倒是最冷静的,早早的便让贺兰准备了荷包,里面还放了些许银钱,至于能不能用到,该准备的还是要准备的。 到了大约中午的时候,只见吴铜匆匆的从远处跑来,恨不得腿上长了两个轮子。 离得近一些,便听到吴铜嘴里说出来的话语:“中了中了!” 吴清竹突然的起身,像是听了了不得的事情,想上前听个仔细,只是这脚,怎么也抬不起来。 贺兰但是比吴清竹清醒一些,听了这话赶忙慌张的迎过去:“中了!第几名?” 刚跑过来的吴铜大喘气了一下,声音洪亮:“中了,甲榜第三!” “第三?你没看错?”吴清竹听了这话身子都开始晃悠。 贺兰赶忙上前扶了一把:“可是真的?” “是真的,大哥,是真的,我看的清清楚楚的。” 一旁的贺爷爷看着几个人激动的样子嗑了嗑:“这么激动做什么,这才是取得秀才考试的资格,二月份的院试才是正经考试,到那时再高兴,也来的急。” 之后又转头看向吴铜:“愣着做什么,赶紧把屋里准备的糕点糖果拿出来,待会儿也好给四邻们散一散。” 正要进屋的吴铜突然又折返回来:“贺爷爷,我们是不是也该些银钱图个吉利!” 贺老爷看着眼前大脑袋:“去去,那些都是有钱人家才会做的,这只是府试,还没取得秀才呢!” 这句话也算是一棍子打醒了几个人,吴清竹深深吸了一口气,抬脚便要去书房继续去读书。 贺爷爷看着呆头呆脑的吴清竹,赶忙伸手拉住:“你这是做什么去?” “读书,准备二月份的院试。” “真是个呆子,赶紧进屋换身衣服,待会儿便有人会来送帖子,今日知府大人会贵设宴款待前六名次。” “有我?” “第三怎么没你!先去换身衣服。” 贺兰见相公傻呆呆的样子,一笑,便拉着他往屋里走去。 拿着东西的吴铜想了想,又退了回来:“贺爷爷,咱们会不会高调了些?” 老人家翻了翻白眼,看着吴铜:“刚刚是哪个说的,还打算撒银钱!” 见吴铜不好意思的笑着,于是又开口道:“甲榜第三,很不错了,已经算是内定了,不出意外,必然是个秀才。” “呵呵,那啥,贺爷爷,我就先去了哈!” “去吧。” 不出贺爷爷所料,来送帖子的官差没多会儿便赶了过来。 吴清竹慌张的换了衣服,便上了来人的马车。 再次被人送回来的时候,便是一身酒气,贺兰把人扶到床上后都忍不住捏住了鼻子。 正这时,吴清竹忽而睁开了眼睛,拉住贺兰往自己怀里带。 贺兰推了推,没推开:“你先松手,我给你打点水来洗一洗!” “娘子,娘子,有你真好!” “怎么了?很开心?” “自然!你都不知道我有多开心,贺爷爷呢?贺爷爷在哪呢?我要跟他喝一杯。” “贺爷爷在烧热水,你先闹了,等明天再说好不好!” “好!” 说完这话的吴清竹,立马闭上了迷蒙的双眼。 在第二日,吴清竹醒过来,贺兰才知道,本来吴清竹应该是第五名次,只是因为第三和第四文章中有些墨家的影子,被主考官直接大笔一挥,往后排了好多名,这才让吴清竹成了第四。 不过他们这一时半会的却回不了家,因为这位主考官决定在此授业七日。 府学里也决定开放课业,让这批考试的前六名的童生们在府学进学一月。 如今是十月份中旬,这样算下来,大学十二月底,他们才能往家赶去。 贺兰算了算,那时刚刚就是穆青生孩子的日子,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赶得上。 吴清竹要进学,贺兰则是要留下照顾他,回家传信的重任便留在了吴铜的身上。 贺兰准备了干粮后便同吴铜说好,一个半月记得来接他们。 吴铜自然也是应了下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