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六章 底层的人心  (第2/2页)
物资,不仅仅是咱们京城里需要的,还有京畿地区的,还有两湖的,多得是呢。”小官吏摇摇头,“一下子涌入太多,前面都挤爆了,哪里还安排得过来?    您要不等待明天,要不就转陆路。不过陆路上现在还是很挤很挤,拖家带口的许多灾民都在往京城挤呢,说不定还没有水路的快。”    “唉!”    徐东平灰心丧气的点了点头。    正想要又顺着绳索软梯,爬回自己的船只,没想到旁边一个一直没有说话的三十来岁巡捕叫住了他。    “敢问擒海伯是不是徐家的那个擒海伯?”巡捕问道。    “对。”徐东平颌首道。    “那裕王府的王妃娘娘是……”    “是我大姐。”    “啊!”    听到这个回答,船上的四个人都忍不住惊呼一声。    看着他们的样子,徐东平福至心灵,叹道:“这一次我也是奉我大姐的命令去外地买东西的,没想到回来却这么拥挤耽搁。”    “可是粮食!?”刚才说话的小官吏迫不及待的问道。    徐东平假装讶然的看着他。    三公子可没那么傻,现在哪个地方不缺粮食?他如果讲了出去,被这些人报了上去,那不是给裕王府增加麻烦吗?    但小官吏却误会了他的表情。    他蔚然一叹道:“裕王一家果然是天下至善,家里的存粮都快用光了,这又从外地高价买了粮食回来救济民众,我等真是佩服之至啊!”    “谁说不是?”叫破徐东平身份的巡捕笑道,“我媳妇也花二文钱买了半斤米粥和五个大馒头,吃着可真是香呐!”    又一个巡捕道:“你们是有钱的,我邻居家里,一家五口人,当家的上个月干活儿伤了腿,正在家里躺着。于是一家生活没有了着落,如今忽然又遇到米价大涨,真的是差点没路走了。    结果裕王、裕王妃和世子殿下主动二文钱一餐救人,他们每天只消妇人和老娘排队去买,便可以保一家的吃食足够。这泼天一样的恩惠,又岂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    “自然自然!裕王一家功德无量啊!”最后一个小官吏总结道。    现在徐东平听懂了,原来侄儿真的是拿粮食来赈灾的啊!    这么多人,不可能为了诳他,编造这么大一个谎言吧?    所以他也不掩饰了。    “诸位,这五艘船上装运的,正是我从大运河两岸替我大姐买回来的粮食,一共二万石。”徐东平道,“现在他们粮食基本上已经快告罄了,我得赶紧送进城去。如果走陆路的话,我担心会出问题,误了我家大姐的善心大事儿啊!”    最先说话的小官吏点了点头:“却是耽搁不得,帝京府多少民众,就等着每天买妙味楼的米粥馒头来填饱肚子呢!”    “这样,我去跟王大人讲一下,然后看能不能给调出一条航道出来。”另一个小官吏提议道,“顺便你们再去联络一些同僚朋友,大家一起加把劲儿,让裕王府的粮食早点能进城。”    “嗯,我这就去找我们巡捕衙门的船。”一个巡捕道。    “另外三公子你们也可以插上裕王府的令旗,这样大家看到了,也会多少给点面子,方便你们进去的。”第二个巡捕这样提议。    “好!好!多谢大家!”    徐东平高兴不已。    可是他也有些疑惑,这些明显都是小小的底层官吏,他们有办法在这么杂乱的环境中,帮自己的船队挤进前面吗?    事实证明,这些小人物的力量比想象中的大多了。    四人离开后一炷香的时间,就有三艘挂着巡捕衙门、发运司旗帜的小船开了过来,指挥着徐东平的船队一路往前。    同时前方更是有十几艘同样的小船游走四周,上面的人不断的在吆喝着、指挥着别的船靠拢移开位置。    就这么的,五条船一路向前,居然只花了半个时辰,便已经挤到了靠近京城的东水门,诺大的城墙就在两里开外。    然后人家还帮忙把马车行的车马雇佣好了,巡捕衙门的巡捕也都骑马跟着护送,一切都顺顺利利,没有半点意外。    直到随着车马入城的时候,徐东平都感觉不可思议。    他也忽然感受到了一股来自于底层小老百姓们的力量。    这让他有点明白了,为什么侄儿愿意花这么大的代价去赈灾救助他们。    这样受人发自内心的尊敬的感觉,真的挺爽!    ……    注:古代月份称呼复杂,除了冬月、腊月之外,诸兄相信一般也不了解,故而在称呼之中,仍旧采用2月、3月、4月等等的称呼标识,方便理解,望诸兄周知。    另,今天早早爬起来,坚决不拖沓。俺认真写稿,争取上架多更新,洗刷冤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