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在唐朝_第267章 孙家镇的问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7章 孙家镇的问题 (第2/3页)

9om 厺厽。因为这些东西,是要钱的!!

    对于活着已经拼尽全力的农民来说,这些东西哪怕李南已经平价,甚至亏本卖出了,其实作用也不大,反而便宜了小地主阶级和世家,让他们多了可以剥削的利器。

    曲辕犁好不好,当然好!提升了大半耕地效率的新式农具,对于一些富农、地主和世家来说,简直就是利器。但是对于田无几亩,家无隔夜粮的老农来说,他们虽然知道这个东西好,奈何不“实用”.......

    他们迫切需要的,是今年要交的租子,交的税款,还有家里的粮食。

    曲辕犁,铁锄头,打谷机之类的农具虽然好,但是对于田地不多的他们来说,自己只要多花些力气,一样也就耕作完了。

    庄户人么,最不惜的就是力气,何必花这么大价钱,去买个劳什子曲辕犁,到时候自己多卖些力气,将地主的地耕完了,求“东家”借自己曲辕犁耕地,岂不是更划算?

    若是自己有些余粮,攒个一两年,咱也买个曲辕犁试试!这也是不少老农看到新式农具之后的想法......

    还有所谓的“人畜粪便”代替青草沤肥的“青肥”的新技术,厉不厉害,当然厉害,但是他们不敢试,他们不像地主们,有多余的地可以用来做试验。

    万一用了人粪的法子,颗粒无收呢?自己岂不是要卖儿卖女,全家死绝??青肥这个爷爷辈都用的极为稳妥的法子,为什么不用??

    归根结底,他们还是太穷了.........光是活着就拼尽全力,哪有心思想别的?

    所以,这段时间南太物流所售卖的平价新式农具,最大的客户还是世家........

    归根结底,所谓的技术革新,起码还要有个大环境,一味地点亮科技树,反而造成社会动荡和对立。

    工业革命时期打了多少仗??李南不敢忘记。

    所以,这就是李南如此小心翼翼地原因.......

    凭良心讲,李南也知道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他没有创造财富,只是用权势和所谓律法,强势地重新分配财富而已,甚至还是在破坏。

    他现在和太平公主所做的,就是联合世家,割“民”们的韭菜,让更下层的贫户和愚夫愚妇能够吃到点“民”的残渣,大头被世家和南太平集团收割了。

    没办法,穿越客的智慧和手段见识,也只有这个层面了,他实在是想不出让所有人都幸福的办法,只能牺牲一小部分人。

    虽然这一小部分也正是簪缨的基本盘。

    李南可是知道小地主阶级跟科举官员结合的恐怖的,掌握了律法解释权和教育权的他们,比起世家还要可怕,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比起更加原始更加好对付的世家,李南只得对那些被他计策害了的冤魂虔诚的道歉,表示这是我欠你们的。

    而关于这个选择,李南现在都在犹豫,不知道对不对,所以也就是他阻止了自家“兔兔”全力发动割“民”的韭菜的原因。

    因为他害怕,自己一个“好心”的举动,还有什么没有算到,到时候又造成了更加恐怖的“世家”,开了历史的倒车,所以他售卖的新技术只限于农具改革和肥田之术,真正可怕的养殖技术还有云纨嘉的纺织技术,还有水泥等物被他压着没有卖.........

    因为便是这样的“蝇头小利”,也祛除了真正的人民的不少束缚,解放了不少生产力,让李南心中那一篇大文章有一个可以落笔的地方。

    所以,这也就是他这么看重孙家镇的原因,因为他要从孙家镇的身上,闯出一条新路来。

    哪怕他背后有掌握了半个帝国实权的太平公主全力支持,穿越客仍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因为他发现,他满脑子治国新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知识技术,实在是太遥远了,仿若空中楼阁一样,无法落地,并不适合当前的大唐国情。

    此处良法,彼处恶法也,除了某些“至理”,从来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举个栗子,谁都知道要致富先修路,而南太物流也从“修路”这个路子,rou眼可见的,可以攫取天量财富,可是并不适合原本就是乡中集散地的孙家镇,或者说现在的孙家镇。

    巘戅啃书居巘戅。因为要致富先修路,是建立在原本当地的某个资源过剩运力不足的情况下,而不是什么都没有的孙家镇,空耗人力修路。

    诚然,在南太钱庄不惜本钱的资助下,孙家镇也能成为一个著名的交易区,甚至太平公主一句话,让官道该从孙家镇路过,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那终究是个例啊.........如此“揠苗助长”式的资助,带来的就是孙家镇越来越富,然后辐射周边,同时也吸附近下邽县的血........

    在生产力没有提上来的基础上,天下能有几个孙家镇?总不能天下粮食商品就这么多,大家都去经商吧??没有东西卖什么呢?没有实业作为基础,商业只是泡沫。

    “特区”这个概念,在物资生产极为迅速,人口红利旺盛,急于打开国门,放开脚步走大路的的后世,绝对是个利在千秋的好政策,但是对于普遍生产力提不上来的大唐来说,无异于毒药而已。

    彼之蜜糖,吾之砒霜,忽略了时空背景只谈开放,只是赤裸裸地耍流氓。攫欝攫欝

    一句话可以概况,发展得要本的,你连本都没有,怎么发展??便是后世,也是在大量“外资”做本的刺激下,利用人口红利的根本,这才发展起来的,而不是凭空产生的财富。

    所以,如何先解脱小民的束缚,让他们有些余力之后,再来谈技术革新才是王道。

    大唐人民目前需要的,则是更多的人口,更多的劳动力,产生了一定财富基础之后,才能拥抱技术革新,自下而上的发生生产关系的变革,让人民的日子好起来。

    就像很久没有吃到rou的人突然大啖肥rou就会拉肚子,造成身体更加虚弱,还不如一碗加了猪油的菜粥一样。

    而问题在于,如果没有相应的生产力,便养不活人口,没有过多的人口,生产力就始终有一个天花板,新技术没办法落地,无解死循环。

    所谓的财富增长,只能靠年复一年的时间堆叠,然后穷越穷,富越富,几百年后,蛋糕分完,大泽乡又是一声吼,黄河又出现一只眼的石头人,然后新朝建立,新的蛋糕重新分配,大家一起笑嘻嘻地分原本那块蛋糕,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这是毅种循环.......所谓乱治也........整个自然选择要持续几千年,才能推动到新的时代。

    而穿越客现在想要的,就是扮演某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