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三章 下山赶集去 (第2/2页)
产了,今天也是他们最后一次社会课,而且山中冷得早,再过十几天就要下雪了,李南也不会让孩子们再出来。 于是这次前所未有的“赶集”,也成了李玄玄弥彦武崇敏等人最后的一次“大课”。 今天的“货物”不可谓不丰盛,都是孩子们自己准备的,弥彦雕刻地木雕,李玄玄炮制的药材还有她亲手提炼的盐和糖,武崇敏编的草编动物,南雀采的果子还有她剥的兽皮,云纨嘉她们织成的布,甚至李南自己,也拿出了自己熏制的豆干,还有让弥彦精精儿编的簸箕,反正林林总总一个大包,都让身体越来越强健的不像话的弥彦背着,一行人唱着歌往山下走去。 今天上官婉儿也来了,听说是最后一次“社会课”,听着课程内容就有些悬吊吊的上官昭容,急急忙忙处理完政事,昨天也赶到了南音山庄。 这一帮人穿上了普通百姓的衣服,她可不能让她的小县主被人欺负了去,特别是在这个诡异的课程中,别有心思的某人。 走在队伍最后,刚刚看到某个穿越客惊世骇俗的“好色”行为的上官婉儿,越发越觉得自己可能有必要常驻南音山庄,免得某个在路上都忍不住的“禽兽先生”对自己的“女儿”做出什么人神共愤的行为。 到了,到了,看着面前那个怎么看都破旧脏污的镇子,所有人都高兴起来。 孙家镇是药王山下面的一个大镇,属于十里八乡的中心集散地,每逢二,五,八,这里就有“集”,附近的住户过来给药王爷上香的时候,顺便都会过来交易手头的物品,或是针头线脑,或是柴米油盐。 走入这座据说十里八乡的有名富庶镇子,两边都是木头搭建的屋子,还有一些破旧,不少还有被火焚烧过的痕迹。不少都是新旧木料掺半,还有焦黑痕迹,可见这座镇子的年头应该不短。 今天是赶集的日子,所以来的人可谓不少,大概........有个百十来人吧,看惯了后世超市的人头熙攘,李南觉得大唐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 赶集的地点就在药王庙附近,他们需要穿过孙家镇唯一的一条石板街,石板街年深日久,都被靴底磨得光滑,还有一些车辙印。 因为是赶集,所以还有一两辆牛车经过,一边走一边留下粪便,哪怕是秋风肃杀,冷空气来临,新鲜的牛粪味道也是不轻,这帮换上“普通”衣服的普通人,都捂着鼻子经过。 讲道理,虽然他们尽量穿着“百姓”的衣服了,但是衣服上一个补丁都没有,而且全部都是新的,前面的李南还拿着折扇,像极了乡间土财主的读书的傻儿子。 一路上,破破烂烂的行人看着他们都停下了脚步,并且热情地给李郎君见礼,称他是秀才郎君,唬得李南忙不迭回礼说不敢不敢。 这位李郎君一行人他们已经见过好几次,好几次都会来镇上耍子,大把的铜钱不要命的给,便是一根树根,他也乐呵呵地花钱买去,所以他们对着这位有些冬烘的迂郎君印象很深。 讲道理,人傻钱多的人,总是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哦?秀才郎君??”上官婉儿捂嘴轻笑起来,“此乃不得了大事也,吾大唐野有遗贤,这吏部尚书怕是该退位让贤.....” “吾大唐开国以来,未听说字丑如孩童之秀才也........”看着某位越发危险的“敌人”,哪怕心中吃味,太平公主也维护自己的郎起来。 她的意思是,除了字丑一点,我家李郎哪里不如秀才!! “乡民无知,见笑,见笑。”李南老脸一红,连忙向语带机锋的两个女人讨饶。 “石安何必自谦也,以萍眉子看来,纵观天下,以石安胸中之学,当得起秀才之名,只是——”道装的上官婉儿,额头上的红梅微微皱起,脸上笑意盎然。 “差得一笔好字也.......” “咯咯咯.......”包括李玄玄也笑了起来,觉得上官昭容和师娘真是诙谐极啦。 想起自己先生那一笔烂字,很多字还缺笔少划,如同懵懂孩童一般,李玄玄也觉得就算无所不能如先生者,也有不足之处,果然中所言之事,乃是至理也....... 被众人一起嘲笑,李南也只好红着脸认了,听到满街的人喊他秀才郎君,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悄悄喊就算了,偏偏当着这位和自己学生面前,看着众人,特别是上官婉儿似笑非笑的神情,饶是穿越客脸皮厚,也有些扛不住。 此时的秀才跟后世明清时候秀才可不是一个概念,秀才者,汉之茂才也,在唐时,则是秀出众人之才的意思,必须是出众的人才才可以。 隋唐时候设立秀才科,能脱颖而出者寥寥无几。因为秀才科必须精通各种典籍,而且精通天下各种大事,要求极为严苛。 “初秀才科第最高,方略策五条,取上上,中上.......”每次科考都有进士,但是不一定有秀才,可见秀才这个称号的重量,正所谓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就是说这个“秀才”。 后来因为秀才科是在太难,然后太宗废止了,明经和进士科才大火起来,于是就有了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但是秀才的名号还是被民间保留下来了, 哪怕是后世的霓虹,自诩继承唐代遗风的他们,秀才也是他们称呼一个人有才学的最高称谓,超越所谓的“逸才”之上。 因为你有“逸才”但是没有得到认可也算是可惜,只有得到大家甚至官方统一认可的“逸才”,才能叫做“秀才”!! 未来的秀才们,这是霓虹高校的老师,对于他们即将高考的学生最大的祝福了。 因为此时乡民无知,没有见过什么读书人,在他们看来,这位识文断字出口成章,而且连农事畜牧都能精通并且指导一二,简直无所不知的李郎君,就是“秀才郎君”了。 结果弄得李南不得不加快了脚步,恨不得一步就抵达药王庙。 近了,近了,听着前面的人声鼎沸,闻着某些食物的香气,看着面前那一片熙熙攘攘地空地,李南终于露出了笑容,同时宣布了一个规定。 今天的货物,要让他们自己摆摊去卖! “此乃宝贵一课,谓之地摊经济也.........”看着面露难色的李玄玄,拉住了旁边跃跃欲试的南雀小师娘,李南笑得十分温柔。 我叫李南,字石安。 我是个穿越客,现在在唐朝。 今天,我带着我的学生们上社会实践课,让他们体会地摊经济的美好。 看着他们的样子。 我实在是觉得很有趣啊。 但是看着周围两位“家长”吃人的眼神, 我觉得今天的“最后一课”可能有些困难。 我太南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