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三章 与上官婉儿的会面的那一夜 (第1/2页)
直到此时,穿越客终于知道,这位性格恬静胆小的崇昌小县主,今日敢对着“尊师”质问并且举剑相向的勇气来自于谁。 同时,他也知道太子府和太平秘卫苦苦寻找的,仿佛人间蒸发的上官昭容最近在哪里。 今天,正好是封刀最后一日! “梁王武三思,可是先生所杀?”上官婉儿声音轻柔,仿佛在说着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武三思??当真是吾所杀??” “先生告知之恩,婉儿铭感五内。”对方愣了一下,紧接着,她如同当日那个让他觉得如沐春风的大jiejie一样,上官婉儿对着李南道谢。 真是聪慧机敏啊。李南不由得暗叹。 李南这个反问的话语无非就是告诉上官婉儿,以武三思的作为,注定了要被杀,不是被太子,就是被皇帝,或者是被太平公主....... 至于杀他的是谁,重要吗?他反而是最不可能杀他的一位,也是动机最小的那位。 因为注定要他死的,是这个天下啊.......... 显然上官婉儿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她笑着问道,“先生如何为之,还请告知萍眉子......” “好!”李南深深看了上官婉儿一眼,眼前浮现的是那位道装的萍眉子。 于是他缓缓开口了,将自己如何起意,如何说动太子灭武三思,如何利用雨计划灭杀武三思,事无巨细,都缓缓讲了出来。 在这一刻,他不是黑簿主,她也不是权倾天下的上官昭容,只是两个萍水相逢又再次重逢的故人而已。 长安发生的事情,已经让李南觉得不堪重负,他迫切需要倾诉。而也只有“萍眉子”,才是他最好的倾诉对象。 “武郎命该如此,早在其复任梁王之时,已然注定也.......”上官婉儿,不,萍眉子听完之后,慨然一叹。 萍眉子没有问为何李九变成了李隆基,因为她知道,能让相王为之掩护的,必定牵扯到更加惊人的大局。 而她现在,已经累了。 于是她缓缓走向李南,捡起了李玄玄落在地上的剑。 “多谢石安告知,让婉儿一解心中之惑,这蜀中之雨,果然羚羊挂角,如天上来。来而不往非礼也——”一边说着,上官婉儿巧笑倩兮,如同经冬的寒梅一般,额头上的红梅红艳无比,美颜不可方物。 “既如此,那便让婉儿再赠先生一物。” 果然,听到上官婉儿那句果然,李南更加坚定了有内鬼通簪缨的事情。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上官婉儿一副验证雨计划是否自己设立那句果然,又是从何出口呢? 心里还在思量着的李南,突然在下一秒脸色大变。 “方才石安之诺,可是出自真心。”上官婉儿定定地看着李南。 “当然!” “如此甚好......哈哈哈........还望石安日后——不可负诺!!”上官婉儿笑得凄美而绝艳,额头上的梅花红艳如血。 同时,那把利剑,也停在了她的喉头。 精通“识人术”如她,如何看不出李南此言,出自真心。 最似自己“大人”的武三思死了,而被她寄于厚望,以为他见过自家“大人”的化冥李南,看起来也根本与“大人”无关。 因为如果此人受过“大人”耳提面命的话,绝不会如此冷酷地给自己学生一个注定是破灭的幻梦!! 要知道,自家“大人”,故文慧公狄仁杰虽然乃天下震怖的九凶相柳,但是其人如其名,占了一个“仁”字,对待敌人也不会如此狠辣和残忍。 仁杰者,既乃人中之杰,亦乃“仁”之俊杰也。 所以他才成为历代与簪缨关系最好的相柳,他的逝去,连簪缨的玉冠都要痛哭吾失旧友,天下又失一贤人。 而这位,不愧幼文和之名,乃似连山海内部都惧怕的上古相柳,天下毒士—— 贾诩贾文和!! 还以为李玄玄和李南是自己和狄仁杰翻版的上官婉儿,此刻深深发觉自己错了,觉得最后存在意义破灭的她,决定追随“大人”而去,离开这个无趣的人世间。 同时,这也是她跟李南最后的交易,用除去参与者之外,最后一个知道李九身份的人的死亡,用来换取李南保护李玄玄一生! “大人,婉儿来矣.......”上官婉儿脸上浮现出幸福的微笑,倒退了两步,把剑锋横在了自己的喉头。 恍惚将,她仿佛回到了当时那个初见的春日....... “见过狄公。”当日的她,只觉得世间一切都无望,如同行尸走rou一样低头行礼。 “哎.......”头顶上传来慨然一叹,她抬头,跟那双慈爱的双眼目光交汇。 这一次目光纠缠,就是一生。 刺啦——一剑下去,顿时血流如注。 不要——某个穿越客高声喊道,同时脚步如飞。 “为何?” 上官婉儿低下头,看着的则是李南流血的右手,听到的则是李南不要的高呼,不解地看着李南。 仿佛在说,我死了,对你不好吗?小先生!! 上官婉儿当然错了,李南当然不是狄仁杰,作为一个现代人,怎么会见死不救!! 而且,他也不想这么一位聪敏灵秀,一辈子没有什么真正快乐的女子,就这么凄惨的死去。 哪怕,知道李九身份的人,从此又多了一个。 “汝能放下否?汝可愿这如同金丝雀一般之小县主,日后无人庇护?汝可愿看见玄玄嫁得如意郎君,子孙满堂,其子笑着唤汝阿姥??” 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上官婉儿为什么死志如此坚决,而不是为她的武郎报仇,但是看着她对于小县主的看重,李南决定从另一个角度劝说。 “石安辩才无双,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