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尘埃落定 (第3/3页)
提醒你,顺亲王可是当今皇叔,如若仅凭臆测,就算你是太子恐怕也吃罪不起。” 太子一脸坦然道:“父皇,儿臣既然敢当着父皇的面,当着众臣的说出这些话,自然是有确凿的证据的。” “圣上,臣可以证明太子殿下所言非虚!” “微臣也可以证明。” “臣有证据!” 一时间,不少大臣纷纷附议。 “有何证据,呈上来容朕看看。” “是!” 太子早有准备,呈上了一叠文书。 皇帝接过一看,那真的是越看越心惊。 “竟有这样的事,竟有这样的事……” “圣上,臣罪该万死!臣罪该万死!” 工部尚书老泪纵横,一边磕头一边交待。 “微臣当年一念之差,被顺亲王拉下水,自此便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他们给微臣服下了毒药,每个月都得服用解药,否则便会毒发身亡。 不仅如此,他们还暗中控制了微臣的家眷。 幸得太子殿下与刘大人觅得高人寻来解药,并且消灭了那些威及微臣家人安全的杀手,微臣方才解脱。 微臣自知罪大恶极,罪无可恕。 但微臣的家人是无辜的,微臣恳请圣上开恩,饶过微臣的家人,微臣自愿领死。“ “圣上,微臣也愿领罪……” “微臣也是被顺亲王等人控制多年,生不如死……” 一时间,连续有七八个朝中重臣纷纷请罪,哭诉了自己的遭遇与忏悔之心。 再加上太子、刘尚书等人呈上的证据,可谓是铁证如山了。 最重要的是,皇帝最近也收到了不少密报,足以证明顺亲王最近的行动相当反常,足以佐证呈上来的这些证据。 同时,皇帝也暗自庆幸,这些被控制的大臣被解救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比如御林军大统领,一旦御林军发生动乱,后果不堪设想。 好奇之下便问了一句:“皇儿,你们所觅的高手是什么来路?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 “回禀父皇,他叫慕容景,乃是扬州慕容世家的嫡系弟子。” “慕容家的弟子?” 皇帝有些意外与吃惊。 一般来说,这些修仙家族与门派几乎是不与朝廷打交道的,也很少插手俗世之事,怎么这次居然关心于朝堂大事了? 太子回道:“正是,此事说起来原因也比较复杂。 慕容公子此次外出游历,听闻刘大人的公子刘晋元病重,本着悲天悯人的心态前往救治。 后来,又因欣赏刘晋元的天赋,传授了一些吐纳之术。 不久前,慕容公子与刘晋元一起去看戏,结果与靖安候府的下人发生冲突……” “对对对,这件事朕知道。” 皇帝不由点了点头。 “之后,慕容公子救下了一个梨园行一个名叫妙语的女子,经过询问方才得知,妙语竟然是于大将军的女儿……” 听到太子讲了前因后果,皇帝不由长长叹息一声。 不久后,连续四道圣旨下达。 第一道圣旨,关闭京城四门,任何人不得出入。 这样做自然是为了预防有人畏罪潜逃。 第二道圣旨,由御前侍卫队队长执尚方宝剑,率一众侍卫及一千御林军前往顺亲王拿人,并查封顺亲王府及所有产业,如有反抗者,就地格杀! 第三道圣旨,拘押靖安候石正南及相关人等,查封靖安候府及所有产业。 第四道圣旨,全城搜捕,拘押顺亲王属下一众党羽,以及敌国细作、杀手…… 同时,还连续传达了几道口谕,比如命令驻扎在城外的禁卫军进入战备状态,以防不测。 总而言之,不动则已,一动便要达到斩草除根的目的,以免留下后患。 果然不出所料,在圣旨下达之前,顺亲王已然通过秘密渠道获知了消息。 换作以前,或许他会选择背水一战。 毕竟他有对抗的本钱,御林军,禁卫军,甚至是皇帝身边的侍卫都有他安插的人手,还有精心培养的杀手。 可在短短时间之内,他便惊恐地发现,自己所能调动的力量与人手已经不多了,根本无法与朝廷对抗。 故而,在得到消息之后,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逃。 再不逃就晚了。 这家伙早就在王府中打通了一道暗道,可以悄无声息离开王府。 但,他有能力打通王府通往外面的地道,却没有能力打通一条通往城外的通道。 故而,乔妆打扮了一番,带着家人与一些心腹仓惶出逃时,却绝望地发现城门紧闭。 虽说他现在不敢亮明身份,就算亮出王爷的身份也没人敢放他离开,否则就是抗旨大罪。 无奈之下,顺亲王只得先行前往京中的一处秘密居所暂避风头。 但,正所谓墙倒众人推。 有些心腹眼见大势已去,为了减轻罪行便去告了密。 当日下午,便有大队御林军包围了顺王爷的秘密居所,顺利将其抓获…… 同时,靖安候石正南包括其家人,一众手下也纷纷被抓捕。 经过一天一夜不间断的拘捕行动,顺亲王在京中的势力宣告土崩瓦解。 隐藏在京中的不少细作也纷纷被抓,包括一些隐藏在京城的大盗、逃犯也在这次大抓捕行动中纷纷落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