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重新开始吧,中年  (第2/2页)
选择,划掉。    第二、西去湖谷,在华夏规模最大的湖谷影视城跑剧组。    湖谷影视城,位于中西部天锦市,四十年前为一部名为《王朝1583》的历史正剧搭建实景,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成为集摄、玩、游一体的超大型旅游影视基地。    华夏每年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古装剧,在这里取景。    沈青查了下网上公开的注册群演数:23万人。    排除体验生活的,追星的,暑期实践的,临时退出的等等,实际活跃群演也在十万人以上。    群演和导演,就差一个字,但完全是两个世界。    “难道要我从群演开局,一步步凭借人格魅力,转行导演?”沈青问了自己一声,“这玩意儿不现实嘛。”    沈青又没什么娱乐圈的朋友,就算有,关系不好谁会带他。    再说,就沈青手机里“浪潮”文件夹的那几个小视频,也拿不出手,算不得工作经验。    如果真要走这条路,一开始只能进剧组打下手,从场务做起,积累人脉,寻找机会,看看能不能遇到一个贵人?    “算了,想想就觉得憋屈,这年纪就别去受这份罪了。”    沈青想到自己三十岁的人,还得被剧组导演、副导演、制片、主演像狗一样使唤,打了个哆嗦,赶紧把这一个选项划掉。    第三、东往明珠,找一家影视广告公司做策划。    影视传媒这一行,你可以说它和娱乐圈毫无关系,也可以说它和娱乐圈离的很近。    比如现在华夏活跃的一些年轻导演,都是广告片导演出身,毕竟人家也是要吃饭的。    电影梦谁都有,但是每年华夏拿到龙标的有几部?    不上龙标,不算电影,这是许多影视圈内人士的共识。    这十多年来,华夏电影行业发展迅猛。    特别是近五年,被流量明星 大IP的高票房吸引,因房地产增速放缓而寻找新风口的热钱大量涌入,造成明星的片酬节节攀高,电影数量急剧上升。    是人是鬼,都想进娱乐圈。    据统计,去年华夏一年就有拍摄超3000部的故事长片,其中拿到龙标的有600部,而这600部里有钱有资源上院线的只有一半。    平均一个月30部。    影院一个月播放30部电影,能被大众了解的是5部左右,但就这5部电影,大概率还被骂烂片。    拍电影难,拍一部好电影,难上加难。    别说院线电影,就是网络微电影,沈青现在也没有办法。    他不是刚进社会的小年轻,电影也不是他拿着原来世界的剧本,投资人就会挥舞着支票,狂吼道:    “求求你,沈青,赶紧拍吧。这部作品注定会轰动世界。”    在娱乐圈,有名才有机会。    是不是很奇怪的逻辑?    我进娱乐圈就是为了出名,结果你要我先有名气。    别的不说,现在他去网上找影视公司的邮箱投稿,无人知晓的草根,剧本都不会打开,只能被当做垃圾邮件处理。    每个行业,都是一个圈子。    如果入门容易的话,那为什么会有‘师傅’这两个字呢?    “要是生活能像娱乐小说一样简单就好了。”沈青叹了口气。    “主角唱演导编摄俱佳,投资人随便忽悠,剧组张口就能组建,两章搞定一部电影。”    作为没资金,没资历,没名气,没人脉的四“无”人员,进入一家影视传媒公司,做一个广告策划,可能是沈青所能选择的最优解。    决定了,就先去当一只广告狗。    趁着现在还早,沈青赶紧在网上买了高铁票,没什么要准备的东西,轻装上阵。    仔细检查屋内的煤气水电,还特意拍了张门锁的照片,确定门已经锁上。    沈青觉得自己的强迫症,越来越严重。    本来沈青想要去以前读书的学校走一圈。毕竟是要正式离开这座城市,但又觉得太孩子气,赶紧制止这个幼稚的想法。    直奔高铁站。    上车以后,沈青坐在靠边的窗户,看着视线里的物体越来越快,越来越小。    曾经熟悉的城市,正在一点点消失。    而自己呢,正孤身前往一座庞大的钢铁牢笼,不知道结局会怎样?    不管是曾经的世界,还是现在的世界,永远都是孤身一人,好像挣扎并没有任何意义。    沈青旁边是一个留着长发的青年,看样子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眼里满是希望的光芒。    他正在刷抖视,一个现在最火的短视频软件。    没带耳机,声音功放。    青年刷到了一碗稻盛和夫的心灵鸡汤,正反复播放:    年轻人,钱没了可以再赚,朋友没了可以再交,女朋友没了可以再找。    记住:你什么都不缺,你缺少的只是一份重新开始的勇气。    除了努力,谁能给你想要的生活?    “可惜,我已经不年轻了。”沈青早过了喝鸡汤的年纪,但看着青年入神的表情,莫名有点难过。    他内心忽然浮现起一幅画面:    《喜剧之王》    呼啸的大海前,周星星的背影显得特别单薄,在浪花拍打礁石的嘈杂声中,他大声的呼喊:    努力!奋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