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章 累斯拉.马丁 (第2/2页)
斯拉.马丁的真正身份。 赵总编知道再不能装傻充愣了,于是开口道。 “这是我的堂弟,现在是明报集团的首席翻译官。” 周洪宇点点头,开始陷入沉思。 他觉得迟早都要请人搞翻译,有免费的,为什么不用? 另外,他这个混血儿身份,在国外应该很吃香。 “他求名,我要财,这个不冲突。” 周洪宇心中也是暗暗的分析。 累斯拉.马丁有点紧张的盯着周洪宇,好一会儿才看到他点头以后,一下子欣喜若狂起来。 旁边的赵总编也呼出了一口气。 接下来,周洪宇和累斯拉.马丁两人之间签订了一个“不平等条约”,并且着重规定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累斯拉.马丁是明报集团的首席专职翻译。 从小他就是一个喜好诗歌和文学的人。 他父亲是香港本地人,是赵主编的亲叔叔,他母亲是英国人。 累斯拉.马丁长大以后,利用了自己的优势,做了翻译,但是骨子里他还是喜好文学的。 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写了一些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有时甚至利用自己关系,发表在明报上。 然并卵,天赋的差距不是靠努力来就能争取的,他依然是默默无闻。 他不甘心,非常的不甘心。 《斗破苍穹》的出现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特别是从堂哥那里听说,作者只是一个20多岁的后生仔,而且是从内地来的。 他要把握住这次机会,绝不容许这万载难逢的好机会从身边错过。 所以就出现了刚才的那一幕。 一刻钟后,累斯拉.马丁手里拿着一叠稿纸重新出现在周洪宇面前。 周洪宇慢慢的翻看着这些英文版的《斗破苍穹》。 这些其实是累斯拉.马丁很早之前翻译出来的。 周洪宇看完了以后,不禁一阵感慨,这英文版的《斗破苍穹》确实比他中文版的要好很多。 里面的修辞手法和语言描述完完全全暴露出了累斯拉.马丁文学底蕴,他缺少的就是一个机会,一个故事。 这让周洪宇非常欣喜。以后他抄袭的文学作品,就真正可以行销全世界了。 完成了这些事情以后,周洪宇也是松了一口气。 他的第三个项目,已经正式开启。 虽然第一个项目,感觉自己从头到尾被人坑了,但他们还是为自己留下了一笔数量不菲的创业资金。 第二个项目,虽然前期投进去的钱比较多,但这也是他的第一个真正创业的项目,以后的前途也不可限量。 回到鹏城,他基本开始不管事了,就想好好的休息一下。 白天就到图书馆看一些报刊和杂志,顺便到食堂解决温饱问题。 晚上回到家中,把同花顺这个时期的各个国家的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的k线图牢记在心中。 虽说这样的日子有些无聊,但胜在轻松,无压力。 期间马特回来一趟,向他报告了在羊城的考察情况。 现在泛珠三角地区的房价,远高于全国的平均价,甚至比北京,上海还贵。 所以买房子开公司,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没有稳定收入的情况下,这样既占用大量的资金,投资也没有得到回报。 因为周洪宇清楚的记得,过两年,也就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泛珠三角整体的房价都会来个大跌,比起现在的房价更不如。 他让马特先暂时跟着唐文基身边做助手,先学点经验。 每个月工资有4000块人民币。 马特也没有什么不满足的,毕竟比他之前工作多了七,八倍。 马特还告诉周洪宇另一个消息。 博格·霍埃格拿到设计稿后,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补充和完善,现在已经把设计稿上交给总公司复审,这两天应该会有消息传来。 周洪宇没想到他会这么拼,本来还以为要等一、两个月才有结果。 博格·霍埃格如果能够靠这款设计成功上位,又再加上启航商贸的蒸蒸日上的影响力,估计又能拿下几款汽车品牌的代理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