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鬼海仙踪 (第2/2页)
不过,这都不是重点,重要的是。” 她没有说下去,但他身边的郑和已经回过神来,轻声说到, “重要的是,这里是徐福的老家。” 一语过后,两人随即沉默,女土蝠听的不明所以,也闭口不言,殿内只剩下烛光摇曳。 “哈哈,找仙人找到徐福,也不算找错,毕竟他就是专门给嬴政找仙人的。” 朱棣放声大笑,将手中书册放在书案上,走下龙椅,来到大明疆域图前,瞥了眼侧身对着自己的鐡凝眉,嘴角扬起,向郑和问到, “怎么?这个徐方士不是失踪了吗?瀛洲仙山和他有什么关系?” 徐福,又名徐市,字君房,齐国琅琊人。 琅琊,就在鐡凝眉刚刚手指点着的青岛附近。 徐福多次向始皇帝上书,说海中有仙山,其中仙人皆乘风饮雾,不死不老,始皇帝派遣他出海寻仙数年,一无所得后,始皇帝责之,留十年不用,后又接皇令出海寻仙,不知所踪。 郑和不知道徐福的踪迹,却知道一件事,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他低头回到, “回皇上,徐福出海一无所得后,就在青岛安居,《秦史》中有记录,他为了表明有再次出海的寻仙的决心,自己打造了一艘大船,经常出海,而且一出去,就是一个月才会回来。” 大家都是聪明人,话说到了此处,朱棣也明白了过来,他转身看向大明疆域图,郑和走上前去,拇指按在青岛,然后说到, “宝船一日可行百里,一个月未归,来回就是一千五里,以青岛为起点,一千五百里为距离。” 一千五百里,恰好是手掌长度,拇指为基,食指为距,两根手指恰似木工师傅的圆规,在东方海域中划出一条弧线,弧线正中,恰好是一座零星的岛屿,而众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这里。 郑和解释到, “这个片岛,是臣第一次出海,听琉球的渔民介绍,才标注出来的,这片岛屿方圆二百里,日日海浪滔天,不可行舟,琉球的渔民称之为鬼海。” 朱棣点点头,笑着说到, “朕知道了,按照你们的推测,九先生现在去的地方,是一个假的仙山,真的仙山却在这片鬼海的岛屿之中?” 郑和微微迟疑,还未说话,一旁的鐡凝眉淡淡摇头, “你错了。” 皇帝错了。 皇帝可以错吗? 当然可以。 他可以错,但是只有他自己能说,更别提沙场三十年,出口就是圣旨的朱棣了。 当世唯一能当着他的面说他不对的,只有姚广孝一人。 现在,又多了一个。 rou眼可见,朱棣笑容僵在脸上,武英殿内顿时冷了下来。 “我皇爷爷是天子,自然不会错。你是何人?竟然如此冒犯天颜。” 清澈的声音带着些许愤怒传来,御案边的那个青衣少年放下手中奏折,走到鐡凝眉面前,身高不足,只能仰头对着她,面色清秀,不过眼中气势十足,颇有皇家不容质疑的冷峻。 鐡凝眉静静和他对视一息,微微一笑,房间内短时好像亮堂了许多。 那青衣少年冷峻的脸上,好像也泛起一抹局促,看来是第一次用气势,不是很熟练,被区区微笑破了功。 “回皇太孙,我姓铁,叫鐡凝眉。还有,你以后遇到我meimei,千万别这样和她说话,也别这样看着她,会被拍飞的。” “......” 皇太孙朱瞻基,太子朱高炽的儿子,朱棣的孙子,也是朱棣最喜欢的孙子,可谓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人物,他面颊涨红,眼睛瞪的浑圆。 我会被拍飞? 谁敢拍飞我? 鐡凝眉却没有兴致再搭理他,伸手点在鬼海正中的那片岛屿上,淡淡的说到, “如果我的推测不错,钟离先生所在之处,有着一面铜镜,没有那面镜子,这鬼海是进不去的,即使进去了,也找不到蜃楼在何处。” 说完,对郑和点点头,带着女土蝠走出大殿,只留下里面君臣三人一个无语,一个苦笑,一个面色涨红。 过了片刻,还是郑和先开口打破平静, “皇上,她的推测,很有可能是对的,想来《拾遗策》中,徐福投镜入海,也没有那么简单,这件事背后,还藏着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朱棣被下了面子,心思也很难放在仙山之上,听到郑和的岔开话题,面色缓和了不少,看向殿外的混沉,摇头叹到, “三保,隐卫有老和尚和你在,我很放心,钟离九身为真龙,行事端正,而且从来不过问朝政,我也很放心,可将来怎么办?钟离先生让铁家的后人入隐卫,我放心不下。” 皇帝放心不下,说的委婉,实则忌惮。 隐卫中人,内外江湖少有敌手,这样一股庞大的力量,兼具妖魔,若是有朝一日,仙山尽倒,他们要怎么办? 即使推不倒仙山,这样的一股势力,若是想插手朝政左右时局,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力量太过强大,掌控不住,不可不防。 更何况,朱铁两家,仇怨难解。 书阅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