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421章 兴兵! (第2/2页)
承共分哀牢和南越。 他讲情义,不会动庄氏。 可亡承未必跟庄氏讲情义。 …… 往后的一段日子,鱼禾和阴丽华一直忙着安置绿林军交割的俘虏、兵甲。拿到了兵甲以后,鱼禾又盯着各郡县的郡卫和县卒的筹备问题。 冯英、王堂等人执行力很快。 各郡县的郡卫和县卒的架子很快就搭起来了。 兵甲一到,立马就成了正儿八经的兵卒。 不过考虑到交州和荆州四郡是初定,一些人心还没有归附,为了避免出什么意外。 冯英和王堂等人只给郡卫和县卒发了一身普通的皂衣和兵刃。 皮甲、布甲,以及一些弓弩,并没有配发。 待到一切忙活完,已经到了深秋。 在此期间,鱼禾治理的疆域外,也发生了一些大事。 王莽在禁足了国师公刘秀以后,并没有放过隈嚣,派人去了陇西追索隈嚣。 但是没待到人。 蜀中的公孙述在失去了隈嚣这个强敌以后,立马联合了白羌的羌人,杀进了广汉。 广汉告破,王寻和王邑被迫退守汉中。 公孙述的疆土一下子扩展了一郡,还特地让人给鱼禾送了一份谢礼。 王寻和王邑在益州吃了大亏,王匡和甄邯在冀州的战事也不理想。 许是杀的人多了,也许是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缘故。 冀州的百姓在经历了河水泛滥,以及数次地龙翻身以后,生出了瘟疫。 瘟疫一出,绵延十多县。 王匡和甄邯不得不率兵退守京畿重地。 王莽一看这情况,暂时放弃了继续征讨冀州,转而派遣王匡和甄邯征讨扬州叛逆。 虽说南阳郡的绿林军,冀州的铜马、五楼等起义军,对常安城的威胁很大,但王莽还是暂时放下了他们,着重对付扬州的叛逆。 因为扬州一个州的大尹集体造反,对王莽的打击很大,也影响了王莽的威严,所以王莽必须下狠手教训。 王莽下旨,让临近扬州的徐州、衮州、豫州三州,征三十万青壮,会同王匡和甄邯率领了几支常安城的南军精锐,一起征讨扬州。 在兵制上,大新继承了一部分前汉的兵制。 京畿重地的兵马,分南北两军,以及一部分常安城守卫军。 北军又称屯兵,是朝廷对外征战的精锐。 分别屯驻在常安城各处。 王寻、王邑率领的长水、屯骑等精兵,就属于北军。 南军又称卫士,是守卫皇城的精兵。 通常把守在皇城四处。 一般来讲,不会外出征战。 但王莽觉得他们能被选做皇城守卫,肯定很厉害。 于是王莽将守卫常安城的城门校尉的兵马调到了皇城,接替了南军卫士的工作,将他们派出去征讨不臣。 为了怕力度不够,王莽还特地将他亲卫队中的羽林骑也派了出去,只留下了执金吾率领的缇骑保护自己。 王莽这也是saocao作,但常安城内愣是没人敢吭声。 但地方上的人却不惯着王莽。 徐州、衮州两地的百姓,一听朝廷要征召他们去攻打扬州,还要自备钱粮,一下子就恼了。 他们本就被朝廷上下折腾的吃不饱睡不好,如今还要自备钱粮去帮朝廷卖命,他们能答应? 琅琊人樊崇,在城阳国聚集了一百多人,举起了反旗,当天就攻破了县衙,声势浩大。 乡里不堪重负的百姓纷纷来投。 短短半个月,人数就突破到了一万。 樊崇率军转战泰山,多次击溃前来剿灭他们的地方兵马,手里的人马也越聚越多。 在樊崇的影响下,琅琊人逢安在东莞城起兵响应,聚拢了上万人。 深秋的时候跟樊崇合兵一处,共举樊崇为帅,号赤眉。 为了分辨敌我,为了宣扬气势,一群人还将眉毛给染红了,彻底坐实了赤眉的名号。 王莽得知此事以后,不得不临时征召了一个名叫田况的家伙为将,率领五万兵马前去剿灭赤眉。 而随着赤眉起兵,王莽的江山是真的乱成一锅粥了。 但这一切,都跟鱼禾无关。 北方乱成一锅粥了,南方却很和谐。 偌大的江水以南,一大半都是鱼禾的疆土,实力最强的也是鱼禾。 只要鱼禾不去找别人麻烦,整个江水以南就不会有任何麻烦。 鱼禾不会在这种时候打破江水以南短暂的安定,所以他将目光放在了域外的南越和哀牢。 南平亭的别院里。 鱼禾在阅览了扬州传来的文书,确认了扬州几个郡大尹正在积极筹备抵抗朝廷征讨,无暇顾及他的时候,幽幽的对站在边上的鱼蒙道:“去给亡承和庄顷传信,让他们准备准备,该对南越和哀牢用兵了。 此次征讨南越和哀牢,以王奋为将,蒙庄和亡眠为先锋。东山军暂交由杨音统领,会同占人兵,一同前往南越和哀牢。” 书阅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