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五章 一件小事? (第2/2页)
,一席青衫快速远去至居巢书院的柏树、杨树之间,脚步看着有些凌乱,仿佛突然起了心事。 树皆有百年之龄,五六小儿合抱之粗。 七载之前,在此求学时,赵阙时常站在树下,仰望树冠。 李木槿低声问道:“吕清臣见不见我们?” 赵阙轻轻摇头不知。 见是缘分,不见是本分,毕竟一书院院主,日常十分忙碌,教授的学子茫茫多,不太可能为了单单赵阙两个字,就放下手头的课业,专门相见。 “那我们还来拜访?”李木槿气鼓鼓的说道。 她的心情可以理解,两人的身份地位,放在西塞,举足轻重,何人胆敢轻视? 赵阙笑着解释:“总归是到了,才能知道答案,身处家中,可什么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约莫过了两刻钟。 青衫儒生快步赶来,看着两人笑道:“吕院主碰巧有空闲,二位请跟我来吧。” 赵阙点点头,提着礼品随身在儒生后。 “师兄可以叫我,孔风翰。” 赵阙笑了下,没说话,一路上打量着景致依在、依人却不见的书院。 朗朗读书声,悦耳动听。 伴随着吹过耳旁的清风,使人心旷神怡。 走过几道门扉,能够清楚的看见,俱都破败,残留着时光痕迹。 而在赵阙的印象里,他在居巢书院求学时,院落间的门扉、拱门,还不像现下看的这般陈旧。 也许当时,年幼无知的他,并不理解个中三味。 吕清臣一身洗的发白的布袍,早已看不出本来的颜色,身材并不高大甚至显得消瘦。 赵阙注视着这位过了中年的儒士,他站在树荫底下看着他们,透过枝叶的阳光,照射在他白了一半的头上,双鬓已经尽数白了,几许白发随着清风飘荡,目光炯炯,看不到任何的疲态,甚至比那日光还要刺眼。 相貌普通,平平无奇,但就是眼前之人,曾闹出天大的风波,若不是有数位大人物作保,他也不会狼狈到这居巢书院做了院主,只会身首异处不能苟全于世。 “学生赵阙,拜见先生!”赵阙提着礼品,勉强拱手弯腰。 吕清臣微眯双眼,上下审察着他七年前的学生。 之后,轻步走到赵阙的身前,将他扶直身体,仰着头,继续看着比他高出一头的学生,满意的嗯了声。 “风翰你去忙吧。” “是,先生。” 吕清臣的嗓子似乎略微干燥,嗓音沙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赵阙,你不必在意孔风翰对于你身边女子,所起的心澜。” 赵阙同样观察着吕清臣,低笑:“他是先生教授出来的学生,内心再如何的波澜不宁,表面的礼仪还是做到位了,并无冲撞之举,请先生放心,些许小事,赵阙还不会随意打杀他。况且,孔风翰体内的浩然真气,十分让人吃惊,赵阙没想到,没落的居巢书院竟有这般天才。” “是啊,风翰读书、修炼,样样出色,不过我把他困守在书院之内,学了一大堆圣人道理,却降伏不了自身的心猿意马,或许,过几天,我就得考虑放他下山,入世经历一番红尘跌宕。” 吕清臣接过赵阙携带的礼品,扫了几眼:“不错,你挑选的俱都是我心爱之物,跟我来吧,就凭这些礼物,就得请你们二人喝几杯茶水。” 李木槿听的云里雾里,既来之则安之,她躲在赵阙的背后,跟着神秘的居巢书院院主进了屋里。 家具简单至极。 不用吕清臣招呼,赵阙坐下,帮他泡茶。 “数数日子,七年多了,你能回来,我还是很高兴的。”吕清臣低头看着茶水,开口。 赵阙感伤道:“可惜学生没能将齐笙带来。” “时也命也,凡人岂能随意更改?”吕清臣问道。 赵阙拱手,郑重道:“学生自知心如死灰,可一见先生,不知七年里发生了何事,先生居然比学生更加的心如死灰?” 吕清臣嘴角带着笑,眼神清亮:“七年里,教书育人,布置课业,教授我看好的学生儒家浩然之气,何曾有丁点不顺心的事?即便有,那也是齐笙病重之时,我没有选择下山,你可知原因?” “学生知道,齐笙的身份不简单。” “是啊,当时我就感觉到,青石城内有大高手出没,且意图保护齐笙,所以,我选择了观望。” 赵阙激动询问:“先生可知,他们带着齐笙去了何处?” “一路向西,期间有官军护送,也许会经过州城。”吕清臣挥了挥茶水的热气,“据我所察,齐笙有一线生机,并非十死无生。” 赵阙起身作揖感谢,不过,时间过去了这么久,这点线索实在微不足道,但是也聊胜于无。 “喝茶吧,茶水热的喝,才好喝。” “是,先生。”赵阙顿了下,平视着吕清臣,“既然先生七年间并无不顺心的事,想必,先生很久以前便心如死灰了,学生不才,愿为先生做一件小事。” “一件小事?” “一件小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