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三章 兵行险招 (第1/2页)
在上谷郡的居庸关,赵信跟大部队分道扬镳而去。 这一行为当然让许多的人都看到了,大部分人选择没看到,因为有可能是张远交给赵信什么特殊的任务。 不过大军之中不是没有那种看见张远就不爽的人。 即便张远再不愿意,张骞也还是跟了过来。 张远不是说讨厌这些人吧,只是觉得他们会给自己拖后腿。 术业有专攻,张骞的强项在出使外邦还有绝地求生上,张远可以肯定他是没有打仗的这个天赋技能点。 赵信刚离开大部队不到一天,张骞就憋不住过来问了。 “骠骑将军,翕侯人去哪儿了? 我们好像没有另外的安排吧?” “你在质问我?” 张远也懒得给张骞好脸色,之前张次公是怎么坑李朔的,张远现在还记忆犹新,他大不了把这一招也用到张骞身上。 就是给他一副铠甲一把环首刀让他带着一千人马冲锋就行了。 张骞就算是想去他也得去,不想去还是要去。 大权在手天下我有! 张骞幻想着的是早日跟卫青的大军会合,这样一来张远的兵权就要受到卫青的钳制。 张远任何错误的决定都肯定会被卫青否决。 如此一来张骞就有了机会,反盘的机会。 可现在这十五万骑兵还是张远做主,他就立马跳了出来质问张远,看起来是在匈奴的那段经历没有教会他做人的道理。 “下官不敢质问骠骑将军,只是觉得我们应该开诚布公而已。” “你知道上一个这样质问我的人现在是什么下场么?” 张远说的就是韩説,也不知道他身上的伤好了没有,是不是留下了残疾。 “下官不知,下官只知道要为大汉的利益考虑。 赵信本身就是匈奴人,他万一投靠了匈奴,把我们的信息全都告诉给了匈奴人,这样的责任骠骑将军也承担不起吧。” 张骞扣帽子的本事倒是不弱,可张远一点都不在意他乱扣帽子。 “你既然不知道那我就跟你说说。 那个人叫韩説,上大夫韩嫣的弟弟。 他早先在受降城质问我的口气跟你一模一样,然后被我抽了一百鞭,事后这么大的一场胜利他没有分到半点军功。” 张远说的轻描淡写,但是身边的几个将军俱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我记得还有个叫李广的拿剑指着我,现在人也在长安城养老了。 以前武安侯田蚡要杀我,现在田蚡在自己的侯国,而我已经是万户侯了。 还有个主父偃也跟我作对过,现在人已经死了吧。 张骞我劝你要搞清楚现在的状况,不要因为一些事情惹得我不开心。 我现在完全可以明着跟你说,那李朔之所以被匈奴人抓走了,就是因为张次公把他扔到了匈奴人的包围圈,而后管都不管他。 让他跟一个匈奴武将对战,那个匈奴武将也成功地缠住了李朔,继而活捉了他。 你要是想要我在你陷入到匈奴人的埋伏时派人去救你,你现在就老老实实的待着,什么事情都不要管,什么事情都不要问。” “你..你这是在威胁我,我要给陛下上书弹劾你。” “弹劾我?赵破奴!” “末将在!” “如果长史张骞被匈奴大军团团围住,然后你派大军去救他一个人很有可能损失上千人乃至上万人,你还会去救他么?” 赵破奴幼年在厮混在匈奴地域,成年后才回到大汉从军,一身的桀骜之气,也不清楚张骞是个什么人物。 可两眼一扫还是明白这个人恐怕是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废物。 “回禀骠骑将军,末将不会去救长史。” “为什么?” “因为长史只会成为我们的负担,但他死了之后或者被俘虏之后,我会选择替他报仇!” “匈奴人俘虏了他并且以他要挟你,你会怎么办?” “长史在这种情况之下难道不应该咬舌自尽么?岂会给匈奴贼寇机会威胁我汉军?” 赵破奴的话就跟一把刀子一样插在张骞的心脏上。 他跟赵破奴无仇无怨,在出发之前甚至都没有见过面。 张骞再看看其他武将,所有人看他的眼神都是不屑。 你可以没有武力,但你起码要像张远一样能够出谋划策吧。 只会捣乱的人在军中是最不招人待见的,因为多一个这样的人,将士们存活下来的几率就会低上一分。 “张骞你可听到赵将军的话?你派人上书给陛下吧,我看陛下会作出什么反应。 大不了我张远不当这个骠骑将军,让给你当,你去跟匈奴人打仗?” 当着刘彻的面,张远肯定不敢说出这番话,可一个张骞也无所谓。 事后张骞告御状,刘彻也不一定信啊。 刘彻的性格就是对所有人一切事都持有怀疑猜忌的态度。 “骠骑将军,是下官没有考虑好冲突了将军。” “下去吧,有些事情我没有必要跟你解释清楚,你要知道上一次我出征直到到受降城,其他人才知道我的目标是夫羊句山狭,陛下事先都不知道。 在军中,保密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有些机密的事情不到最后关头,我是谁都不会告诉的。” 张远难得的耐着性子给张骞解释了一番。 他也不想搞得最后真成了仇人,当初张骞还给了他不少种子来着,让他能够吃上葡萄哈密瓜这些水果。 在如今这个调味品匮乏的年代,水果的滋味就是最好的,不管烹饪出来的菜肴再好吃也比不上。 “下官明白了。” 张骞退了下去,大军得以继续向前行军。 过了居庸关再往前走,就快过了长城,越过长城之后就基本是绕到了匈奴大军的身后,张远这十五万大军就要往东而行去渔阳郡的要阳都尉府。 从长城到要阳都尉府,只花了不到半天的时间。 大军一直都是急速前进的状态行军。 张远在半路上也看到了匈奴人过境的痕迹,骑兵过去的地方都要比周围的地平面低上一大截。 不过光从这个痕迹,张远并不能够看出匈奴有多少人。 到要阳都尉府之后,张远出示了印信,要阳都尉才打开城门让张远进去。 张远觉得大汉在边郡设置这些都尉,让大军镇守边疆其实很好。 百姓在北方的敌人来袭之后,也能有一段反应的时间。 匈奴人劫掠汉人的收益并不是很大,不然每一次和亲也不会能够维持上许多年和平。 对比宋朝,都已经下跪了都不能让异族满意。 每次异族南下最先倒霉的不是宋军,而是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