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章 由攻转守 (第2/2页)
了。 之前张远一直苦恼该怎么说服卫青还有刘彻在草原上建城,可理由就这么顺其自然的从自己的嘴巴里吐出来了。 公孙敖发愣可能是认识到自己傻了吧唧的。 公孙贺发愣也是听到了张远战线前移的理论。 三个人都在揣摩其中的意思,一直到外面响起震天的轰鸣声,大家才都缓了过来。 轰鸣声昭示着卫青已经离开了。 公孙贺跟公孙敖也出了军帐,赶紧去按照张远说的修筑工事。 匈奴都是骑兵,汉军只需要多弄一些荆棘埋在高阙以北的平地上。 当然用火烧很容易解决这个陷阱,不过也比较耽误时间。 好在张远是想要拖时间的那一方,而匈奴人是缺时间的那一方。 现在还不确定匈奴大单于军臣会不会出现,万一不出现,那就真的皆大欢喜。 作为投靠匈奴地位第二高的汉人,褚达也跟着匈奴大单于军臣一起南下了。 不过他心里面轻松的很,他知道张远的计划,这个时候按照计划。白羊王跟楼烦王都在押回长安城的路上了。 匈奴大单于军臣此行在褚达看起来肯定是要落空的。 可当匈奴大军晃悠晃悠抵达头曼城时,褚达感觉到不对了,这里根本就没有人。 张远的计划不应该要入驻头曼城的吗! 褚达的感觉不对,匈奴大单于军臣的感觉就很对了。 这一切都表示汉军还没有拿下楼烦王跟白羊王。 匈奴大单于军臣的拖沓是故意的,给汉军半个月的时间收拾楼烦王跟白羊王,要是他们两被汉军收拾了,那么就证明汉军的实力很强。 军臣既避免了战争,又不会损耗自己的名声。 可要是楼烦王跟白羊王还在,那么这一支出征的汉军实力就不咋地。 匈奴大单于军臣正好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出现,解救可怜的楼烦王跟白羊王还有军臣自己的子民们。 君王们不管做什么动作都有着自己的算计。 头曼城距离高阙很近,匈奴大军已经放慢了速度,但还是在半天内赶到了高阙。 汉军的帐篷就搭建在高阙两侧。 冲着北方的这一面已经没有住人了。 之所以不把帐篷都拆掉,是因为张远觉得帐篷是个很好的遮挡物。 “于单,看来汉军主力就在这里。” 因为帐篷都没有拆掉,所以在远处看起来,就跟有二三十万大军驻扎在这里一样。 高阙这时候正规军加奴军加民夫一起刚刚好十六万人。 数量其实跟匈奴大单于军臣想的差不多,不过战斗力却因为正规军只有两万而差了许多。 没有地利的情况之下,张远没有办法在二十万匈奴骑兵面前获胜。 不过好在高阙的地势,就适合步卒作战,而不适合骑兵发起冲锋。 十六万人,骑兵冲锋也没办法穿透。 所以匈奴大单于军臣看到之后停了下来,跟他的太子于单说起了话。 他们两个身后站着一个人,一直用阴翳的眼神看着别人。 这人是左谷蠡王伊稚斜,他就看不得于单跟军臣聊起来。 都是大单于位置的竞争对手,伊稚斜最痛恨的人肯定就是于单了。 “父王,请给儿臣五万骑兵,儿臣一定杀光眼前的汉军。” 同样的话,于单好像说过不止一次。 不过军臣就喜欢听这种话。 “不着急,今夜先在这里驻扎一夜,派人连夜越过阴山,去到那一侧看看汉军的情况。” “大单于这件事就交给臣弟去做。” 伊稚斜上前说道。 军臣对于伊稚斜的能力还是比较认可的,当即就同意把这个任务给了伊稚斜。 阴山那一侧,张远他们也知道匈奴大单于军臣领着二十万骑兵到了。 不过见到匈奴大军开始搭建帐篷,心里就有些犯嘀咕了。 匈奴人总不至于要跟汉军长时间的这么耗下去吧。 “召公孙贺、公孙敖来我的大帐议事。” 张远使唤自己的亲兵把公孙贺跟公孙敖叫了过来。 二人其实一直在等着张远传召,所以很快就赶了过来。 “二位将军也看到了匈奴大单于军臣确实已经到了我们的对面。 不过我们却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进攻,所以我打算让公孙贺将军守夜,公孙敖将军一起跟我守白天。 二位将军怎么看?” 张远看似问的是两个人,其实就是在问公孙贺的意见。 “一切听从游骑将军的命令。 我一定会布置好暗哨,不让匈奴大军在夜晚成功偷袭我们。” 公孙敖这一回十分自觉的没有说话。 “行,我相信二位将军,我们只需要守到前将军归来,便可以反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