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七十三章 知性2 (第4/5页)
,在本质上是确定不变的,因而必须依照蒙昧无知的命运或神意甘心承受一切。 人即使能够或希望符应自己的要求减少受害,也无法跟祸害进行公平的竞争;既没有根除祸害的希望,也无法使生活更丰富、快乐。 可是,现在,我们相信,只要略为努力,就能提高生活水准,也相信理性逐渐趋于支配地位,荒谬权力导致的专制会失去其立足点,同时基于这种信念而付诸行动。 权力意志只有凭反抗来表现。就是说它要搜寻使它反感的东西。――假如说细胞原生质要伸展伪足,四处搜寻,那么这乃是它的固有倾向。 占有和同化首先就是征服的意愿,是一种塑造,是建造和改造,直至最终使被征服者彻底过渡到进攻者的势力范围,并使之增殖。 ――假如这种同化不成功,则该产物也许会因之分解; 一分为二,表现为权力意志的后果。因为,为了不让占有物流失,权力意志会分解为两个意志。 其实倒不如这样去理解,就好像疾病作为身体的恶在削弱和毁灭身体,使之最终不再是身体,同理,在所有我们列举的例子中,是那些专门的恶附着于具体事物,对该事物进行腐蚀,最终使之不再是该事物。 是这样的吗?是的。那么让我们也以同样的方式思考灵魂。 不正义和居于灵魂中的其他邪恶,能够通过居于灵魂之中和依附于灵魂而腐蚀灵魂,直到最后使灵魂死亡,与rou体分离,是这样的吗? 他说,它们肯定做不到这一点。我说,要是某事物自身之恶没有毁灭它,但却被其他事物之恶所毁灭,这种假设肯定是不合理的。 根据上文,惩罚艺术必须建立在一种表象技术学上。这项工作只有在成为某种自然机制的一部分时才能成功。 “有一秘密的力量就像物体引力作用一样永远驱使我们追求我们的幸福。这种推动力仅受制于法律所设置的障碍。 人类全部纷繁迷乱的行动都是这种内在倾向的后果。”寻求对一种罪行的适当惩罚,也就是寻求一种伤害,这种伤害的观念应能永远剥夺犯罪观念的吸引力。 这是一种cao纵相互冲突的能量的艺术,一种用联想把意像联系起来的艺术,是锻造经久不变的稳定联系的艺术。 我们的所有分析都显示,生命含有一种奋勉之力,想走上物质下行的坡道。因此这些分析透露了与物质性相反过程的可能性,甚至是绝对性。 这过程因为中断才创造物质。不错,在地球表面上进化的生命已与物质结合。如果生命是纯粹意识,甚至是超意识,生命就可能是纯粹的创造活动。 其实,生命已被钉在一个有机体上,这有机体使生命服从无生命物质的普遍法则。可是,生命仿佛已尽全力从这法则解放自己。 生命无力促使卡尔诺原理所规定的物理变化方向逆转。 凡是想宣布世界有能力创造永恒新事物即有限的、确定的、大小不变的、和世界一样的能力的人。 凡是宣称世界具有奇迹般的、重新塑造世界形式和状况的人,肯定会突然出现这样的念头,即认为,这样一来,世界就会故意避开目的,甚至于会懂得人为地防止陷入某种循环。 世界,即便不是上帝,也应当能够具有神性的创造力,无限的造化功;它应当不遗余力地防止重复陈旧的形式;它不仅应当有防止重复的意图,而且有这种手段; 也就是说,它应当随时随地注意让自己的任何行动避免目的、最终状态和重复――所有这一切或许都是一种奇特异常的思维方式和愿望方式造成的。 不,艾萨克没有生病,即使最健康的人也可能碰到魔王。他觉得此后的前途一点也不会更坏,却反而似乎增加了他的力量。而由于冬天一直在延续。 等待春天的到来也不是多么可怕的事,他,这主人和领袖,开始觉得自己几乎是英雄了:他懂得这些事情,他们只要靠他就一切都会顺利,必要的时候他甚至招魔王来! 这个差距是那么大,积垢是那么多,以致他起初对净化丧失了信心。 “你不是尝试过修身,希望变得高尚些,但毫无结果吗?”魔鬼在他心里说,“那又何必再试呢?又不是光你一个人这样,人人都是这样的,生活就是这样的,”魔鬼那么说。 但是,那个自由的精神的人已经在聂赫留朵夫身上觉醒了,他是真实、强大而永恒的。聂赫留朵夫不能不相信他。 不管他所过的生活同他的理想之间差距有多大,对一个觉醒了的精神的人来说,什么事情都是办得到的。 对于我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可是我所说的都是事实。 x王已经在x的强力的挟持之下;他们两人的命运已经称量过了在您的主上这一方面,除了他自己本身以外一无所有,只有他那一些随身的虚骄的习气,使他显得格外轻浮; 可是在伟大的x这一方面,除了他自己以外,有的是全英国的x;这样两相比较,就显得轻重悬殊,把x王的声势压下去了。 您赶快到伦敦去,就可以亲自看个明白;我所说的不过是每一个人都知道的事实。 不知为什么,xxx整整一早上一直坐在家里。xx与这位先生建立了某种奇怪的、不过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相当自然的关系: 几乎从一住到这儿来的那天起,xx就瞧不起他,恨他,而且恨得简直太过分了,可是同时又好像有点儿怕他。 虽说这样,然而他还是明白,以x这样的性格,还有她所受的教育,无论如何她绝不会这样终其一生。 不过,对他来说,这还是一个问题:既然她不能投水自尽,为什么她能这么久生活在这样的处境中而没有发疯? 当然,他明白,x的处境是社会上的一种偶然现象,虽说,可惜,远不是个别的和特殊的现象。 但是这偶然性本身,还有这一定的文化程度,以及她以前的全部生活,似乎这一切会在她一开始走上这条令人厌恶的道路的时候,立刻就夺去她的生命。那么是什么在支持着她呢? 不会是吧?显然,这种耻辱只不过是机械地接触到了她;真正的还丝毫也没渗透进她的心灵:这一点他看得出来;她就站在他面前,这是真的…… “她面前有三条道路,”他想:“跳进运河,进疯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