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第四节 聊暇日以销忧 (第2/2页)
的。等到三四十了,赚不动了,就好从良嫁夫啦。” 听着眉出对这个行业的介绍,天依的脑中回旋出中学学过的这篇《琵琶行》: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这首诗虽然写于中唐,但是这种狭斜生态,早已在汉代就已经有了端倪。自到了汉代以来,天依就一直有一种感觉,从前在学校学到的、纸面上一行行的诗句,能够纷纷在自己眼前活现起来。 妓女的命运,恐怕一直是这样了。但是就算脱离了音乐酒性的狭斜生活,像赵筠、晏柔及这个时代大多数良家女儿那样,过了及笄的年龄就走进深深的院子里,那也只是跳过了“今年欢笑复明年”,而是直接进入到了“去来江口守空船”的阶段而已。 “所以我说你们俩真是难得的两个幸运女人了。”眉出笑着向她们说,“人生天地间,贵在一个自由快活,你们托了军幕的福,现在就挺快活的,顺便连带着我和祁叔一道快活。” “不知道这个快活能持续多长时间。” “现在快活就不错啦。” 午后日头炙热,没法在日光下长时间地移动,四人寻在逛了逛街市以后,又在市边的摊位上休息了一会儿,饮了回水。饮完水,又走一段,又休息。大约到太阳足够西倾,四人才回到长陵的城门口,从厩中取回了马,骑行回苑去。 “明天还有一日。”眉出说,“你们如果不嫌累,我可以带你们再转转上林苑。” “沿着半年前那路线再骑一趟?” “嗯。” “那太好了!”乐正绫非常开心,“半年前正是雪满之时,现在又是酷暑,明天故地重游,它这上林苑四时的景,就看了三时了。” “到时候你再把那叽里呱啦的歌给我唱一唱。”眉出似乎对《草原骑兵歌》非常感兴趣。 四人沿着渭河,穿过上林苑的北门,在一片假日的余兴中回到了大营里。在将马还回大厩时,适逢其他几组出游的什士们。他们由张原带队,去了另外一个陵邑,也是刚刚回来。 “玩得咋样?”乐正绫同他们打招呼。 “嗯,不错。”新爵们都说,“酒挺好喝的。什正呢?” “去了趟狭斜。” 小伙子们都瞪大了眼。 “哈哈,开个玩笑。我们就在长陵转了一圈。” “什正咋还去长陵啊?那地方都玩烂了。” “下次你们带我去其他地方逛逛。” “好嘞!” 同什士们寒暄过后,又拜别了眉队副和祁叔,两个人沿着营中的大路走回家奴营。但是走到男营的院门口,她们发现一些未干活的奴仆正围在一块,听一名士兵说事。 定睛一看,原来那后生是楼昫。乐正绫同天依悄悄地绕到一旁,看他在同男奴们讲什么。 “这第四个字母,我在地上这么写。”楼昫一边拿着一根树枝,一边在地上画道,“就长这样,它就是/d/。” 原来是楼昫在教家奴们认一些字母。恐怕他教的正是天依半年前传给他的拉丁化记录汉语的方案。 “这下可好。”一名较壮的汉子擦擦额头上的汗,“光用这几个字母,我写一个/ba/,就是‘扶’。写一个/da/,就是‘图’。” “后面那个a发得长了,得写成/daa/。”楼昫指正,“我们言语中有短的a,有长的a,写成一块就混啦。” 他正在认真地向家奴们说着,忽然他一抬头,见到家奴们都冲自己笑。 “哎,你们笑什么?” “你看。”那小伙子笑着对他说。 楼昫猛地回头,发现什正和什副正站在自己身后。他连忙站起来,合拳行了军礼: “什正、什副!你们回来了。” “你这什么时候开始教的?”乐正绫问他。 “刚开始呢。” “今天没出去过?” “出去了,和甲伍的伍正、阿夷,还有我们伍正一块去的。”楼昫说,“也是才回来。” “你要向兄弟们课这套字?” “是。这两天闲着也是闲着,我就在家奴营里做一做。” “看来你真是有心为人们做事。”乐正绫叹了口气,“在你面前,我反倒惭愧多了。” “没有什正和什副传给我这套方案,我也做不成。”楼昫说着,转身向男奴们介绍道,“这就是这套书的创制的人,乐正什正和洛什副。” “我们见过,先前也是家奴营中的,不过在女营里边,隔着一道墙。这位就是老祁的侄女,那位是小张的主人。”仆奴们指点着说。 “是。”两人向家奴们行礼。 “她们创制这一套,你们以后要写字,就可以这么使。你们有机会再传给你们的家人,以后书信往来不用写字,光读上面的音,也就能读出来啦。” “这真真儿好。”几个凑得近、学得快的家奴说,“这真是女仓颉。照你这么说,我们把这些记音的字都认全了,成千上万个字都可给它省了。” “对。”楼昫开颜道,“大家着赶紧学,日头要西了。回头我再有闲,把那些典籍、古人的名句都用牍片写下来,给你们认读。就算大字不识,也能跟那些儒士口头一较短长去。” 听了这话,家奴们都嘻嘻哈哈地笑起来。 “我们也来。”乐正绫坐到旁边的一块石头上,“你们如果讲着有什么问题,我和什副可以补充。” 在陵邑中悠游了一整天,又骑马,虽然身体有点吃不消,但是看到楼昫在实验她们的设想,二人身上的劳顿感也消了大半。楼昫转向家奴们,开始介绍e的写法,并举出/be/和/de/的一系列词,比如脾气的脾,马蹄的蹄,啼哭的啼,等等。家奴们个个摩拳擦掌,催促他把下面的字母都一口气说出来。 “这事情急不得。”楼昫向他们制止,“就算什正课我们,也是课了好几天,从洛阳一直走到函谷关,每日每日地教,我们才牢牢记得。今天我就课八个,等明天温习温习,再课八个。孔夫子不是说过么?‘学而时习之’,鸟出生学飞翔,要来回飞习,我们学东西也是一样。要不然,今天你全记住了,明日都忘了,那等于没学嘛。” “小楼,你真是有个先生的样子了。”乐正绫打趣道。众人也欢笑。不过仆役们学习的心确实是切的,楼昫虽然比他们小几岁甚至十几岁,但他们都愿认这个小后生做他们的小先生,教训他们。 天依不禁回想起风起云涌的革命时期。在知识尚被垄断的时代,无论是大城市的工厂还是苏区农村,当穷苦大众拥有受教育权的时候,他们会挤满课堂,像吞食蜜糖一样吞食知识。江西光是一个十万人的县,参加识字班的农民就有数万之多——虽然这个进程在1935年以后便被KMT的三光政策血腥地中止了。 天依去年在赵府上给一些下人课这套拉丁化文字的时候,他们的眼神中流露的也更多是求知的渴望,而不是保卫方块字的义愤——他们作为不配识字的人,本来就同汉文绝缘。今天楼昫在课家奴们的时候,大家的眼眸也是一样。比起日中在长陵中的见闻、莫子成居心可疑的赋,街上衣锦雕鞍的场面、妓女们被妆点圈养的生活,这一群衣衫褴褛在土院中从a开始习字的人,他们的身上似乎更充盈着一股张扬的活力。 ——第四节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