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第五节 祭祀活动,什进歌 (第2/2页)
除了物资的分发以外,在这几天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课目便是挖掘卫生壕。至于这类壕沟在未来会不会产生作用,还得另算。 “这个你们海国的官长和其他的官长不一样的地方,”夷邕一边用木锸铲着野外的土,一边向乐正绫说,“就是你们特别讲究一个词,叫‘卫生’。我们兄弟们都有一个困惑,就是‘卫生’到底它的字面意思是什么意思。张原读过一点《庄子》,他说好像里面有这个字眼,但是忘了啥意思。” “保卫生理健康。”乐正绫直截了当地同他们说,“和我之前课过你们的,微生物,做斗争。如果我们现在在一个接近无菌的环境,那我们就不容易吸入一些致病的病菌,让它影响我们的身体机能。” 士兵们一边似懂非懂地听着,一边挖掘着壕沟。乐正绫已经同祁晋师商量过这类壕沟的理想的尺度,他们将相关的尺度预报给士兵们,这些小伙子便使用木质和金属的工具将它实现出来——乐正绫一开始还对后生们的这项技能感到诧异。不过当天依向她解释,毕竟他们打小就游走于各种度量衡中间时,她心头的惊异便又降了下去。 准备的阶段又持续了两天。为了给士兵们充分缓解战前的压力,通书什还久违地举办了几场球赛。大家筑起球城,踏开从长陵邑中购得的革球,夷邕和何存疯狂地在人群中跑动着,追逐着飞动的球。或许在战后的未来,这种球可以和士兵们的马术结合起来,产生新的体育种类——后来在唐代上流社会中颇为流行的马球。 在此期间,她们还看到有军士引了一些家畜走进大营。牲畜的种类无外乎猪牛羊等几种——显然,从这些动物的种类上就可以看出,它们中的大部分并不是给人所享用的。不知道在祭祀活动举行的时候,那些实质上并不能享用到贡品的虚幻的神祗,能否真的为汉军带来实质的好处。 一直到三月初三的上午,一股rou味隐隐约约地从遥远的空气中传来。按照三月三的习俗,无论是家奴营中的华夷人家,还是通书什的士兵们,还是上林苑大营中的骑士,都要进行沐浴净身,随后方参加大营中的祭礼。按自春秋以来一般的过法,大家本应是到昆明池中沐浴的,但是考虑到附近宫苑太多,且男女杂浴不甚雅观,这一习俗被移到了各自的陶屋中举行。家奴营中的众人都互相洗着身子,为桂披着一条布巾,笑着在屋内到处跑走。他似乎并不知道第二天,两个长安jiejie就要远离他踏上远道的事。毋奴韦和苏解执意要亲自给天依和乐正绫系上腰带。 “愿撑犁保佑你们,让你们这支客军在塞外鲜受风雨刀兵的侵扰。”信腾格里的毋奴韦一边给乐正绫的腰带打结,一边向她鞠了三个躬,口中念道。乐正绫虽然听不太懂塞语,但是其中的几个词她是能解出来的。 “我们这次出征,会汉言的塞人会另外找,可能是从商队中找。”乐正绫同她说,“你们不适合跟随军队出行,那里太凶险,你们就在家奴营里待得好好的。” “河西的匈奴人,总归休屠王、浑邪王和折兰王管,人多精强,我们河西的塞人就是被他们赶散的。你们总不会和他们直接交战吧?” 乐正绫想了想,同她点头。毋奴韦的神情遂更慌张了一些,又向她鞠了三个躬,以向长生天表示虔诚。 “放心吧,我们全副武装,能够安全地回来的。”乐正绫冲她笑着,“今晚,我们再陪陪你们,明天一早出发。” 当沐浴的活动结束之后,紧接而来的便是大营中的鼓号,通书什的什官们应着鼓声,将自己的部队移到被鼓号集结在了一个场地上。赵司马并不在现场——他在长安参加典礼,负责将他们安排到场地一隅待命的是大营中的尉官。 祭祀的典礼带有浓郁的楚文化的特征。在长安郊野上举行的皇家祭典,祭祀的是太一神,而上林苑大营也是。现场摆放有数量庞大的宰杀完毕的牛猪,以及芳草和酒浆,它们都围绕着一个中心的空间,装扮成神祗的巫人在上面跳着原始素朴的舞蹈。歌队在一旁站立,慢缓绵长、旋律古奥的歌声从他们的口中传出,天依一句也听不懂。整个场景庄重严肃,甚至有点压抑。祭礼的仪式有意地被设计为充满诡异和神秘的氛围,这样参与仪式的众人在一片恐惧和肃穆当中,便会以为力量广大的神明将真的赐给他们恐怖的运气。当然,它所带来的一点副作用便是,通书什的小伙子们在参与完仪式之后,幽冥的歌声会长久地缭绕在他们心中,一时不散。 “怎么了,被那个鼓声打得,巫女跳得,一时感觉懵了?”乐正绫看着回到院中的众士兵,笑了起来。 “什正,太一神,真的会保佑我们么?”楼昫充满疑惑地问她,“我们在草原上做调查的时候,他们匈奴人和塞人就不拜太一神,拜的是撑犁。蜀地,他们还拜白虎。如果大家的神都存在,那岂不是谁都能遂愿了?” “所以我们海国不讲这个。”乐正绫冲楼昫眨眨眼,“绸缪一场战争——骠骑将军也不可能真的靠碰运气战胜敌人。战争胜利的条件有很多,比如对地形的掌握,敌人动向的掌握,青铜和钢铁的兵器,训练的精密程度,士卒的纪律和士气,良好的补给,等等。我们全做到了,就能战胜敌人。就这来看,我们之利多,匈奴之利少。就算不做这个祭祀和占卜,也能打赢。这点你们放心。” 士兵们听了什正的话,仍然没有打消心中的忧惧。乐正绫自己也明白,在即将来临的第一次河西之战中,这段话,充其量只能给士兵们提供部分的慰藉。 “好了,今天剩下的还有时间,我教给你们一首歌,你们过几天行军的时候,喊几嗓子,对身心状态有好处。”天依站起来,对小伙子们道,“这首歌就是我们什的什歌了。这是我前几天没有参加训练的时候想的,给你们喊喊,你们听听: “ɡanhjedakoluhkronas(健儿长驱蹈关外)。 tsohijakretdasras(纵矢石,列长铩)。 ɡunhkkdzrmraujlodas(郡国士马威容大)。 dzothlewcjnhtukunjas(绝海遥振中军势)。 krmjaktsakhonabras(金石作,匈奴败)。 pekrujkinkhkawdzenras(壁垒坚亘高泉洌)。 mukrakkotsinhhlinpraras(矛戟俱进天兵厉)。 akahrakhoɡabas(王纲赫,凶强毙)。 ɡarakahminantas(弘宇永固民安泰)。” 天依特意地选定了“外”“铩”“大”“势”等在这个时代读-as韵母的词作为韵脚,而选定了收声短促的“石”“作”“赫”等补在其间。整首歌用西汉的汉语读出来,铿锵有力。士兵们都对这三章简短的歌感到喜欢。 “调子我就不教了,因为你们很多人五音也不全。这个就算是徒歌,没有旋律的。”天依向众人道,“大家多学唱,以后面对那些苍穹山原,寂寥无人的时候,多喊一喊,能够抗抗它们的压迫感。” 士兵们遂同什副学起了这首充满弹舌音和短促的塞音韵尾的歌。在韵脚的魔力之下,之前祭祀仪典上婉曲隐奥的调子仿佛被冲散了,大家的士气又恢复起来。喊了几遍以后,天依又将简单的曲调加进其中,士兵们打着节拍唱起来,越唱越快,越快,心中的烦闷越消散。或许,对于一支参与战斗的部队来说,他们需要的倒不是来自神明空泛而僵死的保障,而是更多的肾上腺素,更多的荷尔蒙。明日出军以后,他们会在其他的地方也唱起这类简短的歌谣。 ——第五节完—— ——第十二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