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88章 实力、利益、义务(2合一) (第2/2页)
会更加遥远。 在旅途中的死亡率恐怕会进一步上升。 但,这就是生活吧…… 明靓宗只能为他们默默祈祷,请求佛祖保佑,并在隔离墙上多拉上几卷蛇腹式刀片铁丝网。 · 三巨头在欢快的气氛中决定了印度的分治方案。 但这一切都建立在击败英国人及其盟友的前提上面。 不能光吃rou不干活。 所以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时间里,三方又开始商讨各自的作战义务。 其实也没有太多好推敲的。 毕竟就算阿卜杜勒说,他的土鸡大军可以平英镇露,朱富贵和威廉一世也不敢真让他一波A上去。 各国的作战任务基本上还是基于各自实力的。 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比钢铁产量更能说明一个列强的实力了。 受到大明科技外溢的影响,这个时代欧陆列强的钢铁产量比历史上略高。 目前,大英帝国年产钢铁为10168248吨。 若以唐山市2020年钢铁产量为计量标准,约为0.06T。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年钢铁产量为2200783吨,约0.012T。 俄罗斯帝国年钢铁产量为509500吨,约0.003T。 奥匈帝国年钢铁产量为503233吨,约为0.003T。 意大利年钢铁产量为399.838吨,约0.002T. 其他如比利时、瑞典、西班牙等国,年钢铁产量都在0.0005~0.002T之间。 即英法俄邪恶轴心序列,总计钢铁产能约为0.1T。 而圣神三皇同盟方面: 德意志钢铁产量为3261713吨,约为0.02T。 奥斯曼土耳其年钢铁产量为199779吨,约为0.001T。 而大明的情况有点特殊。 目前大明最主要的钢铁生产基地,新鲁钢铁厂的产能为年产钢铁400万吨。 新凤腾龙山钢铁厂也有70万吨左右的产能。 落基山脉东面的新郑市,利用铁路枢纽优势建立的新豫钢铁厂,有120万吨的产能。 加上各种边边角角的小厂。 大明一年的钢铁产量约为600万吨,约0.04T。 这也是为什么威廉老弟对朱富贵保持尊敬的根本原因。 德明的钢铁产量加起来就只比英国人少不到100万吨了。 但是显然有一个家伙拖了后腿。 以至于整个三皇同盟的年钢铁产量总和比英法俄邪恶轴心集团少了0.04T。 为3:5的关系。 以此看来,未来的战争形势虽有一战之力,依然不容乐观,优势并不在我。 不过吧…… 威廉老弟和阿卜杜勒老弟不知道的是,大明的钢铁产能其实是无限的…… 作为初级工业品,钢铁是朱富贵使用手中外汇购买的,最实惠的大宗商品之一。 就算不考虑钢材的质量,一个唐山钢铁厂就能横扫整个十九世纪寰宇。 一吨优质钢铁的价格也就几千块,如果购买废钢就更便宜了。 实际上,就算是废钢,也比这个时代大多数的钢铁要优质。 如果只算经济账的话,朱富贵是完全没有动力发展炼钢业的。 预期自己炼钢,还不如拿铁矿石去和唐山钢铁厂换成品钢呢。 哪怕几十吨换一吨都不亏。 但冶炼毕竟是工业之母。 从保障就业、培养技术工人、保障产业链完整的角度,朱富贵也根据后世的图纸,采购部分关键设备,搞了自己的钢铁厂。 一年生产几百万吨粗钢意思意思,尽量满足大明国内的民用需求。 可如果战争一旦打响,朱富贵可不会讲什么武德。 大把大把积累的外汇将会变成源源不断的钢材,甚至是莱阳钢管这样的钢材,流入大明府库。 不过这些底牌,朱富贵自然不会去和阿卜杜勒和威廉两个老弟瞎嚷嚷。 只是说,大明还有几条生产线正在规划之中,战争中说不定能紧急投产,略微增加点量产。 威廉也很得意地说,德国同样也有扩增产能的计划。 50亿法郎的赔款让德国人有点飘飘然,花钱总算有点豪气的感觉了。 在威廉看来,能到德国将50亿法郎全部花掉并见效,德国的钢铁产量不说追上英国人吧,和大明接近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只不过,这位德皇陛下恐怕永远也想不到,他说的“扩增产能”,与朱富贵嘴里“战争中略微增加点产量”,其本质是如何的天壤之别。 朱富贵保持着善意的微笑,并没有戳穿小老弟的妄想。 · 在十九世纪,除了钢铁、煤炭这些代表工业实力的指标,人力,或者说军队总数也是体现一国国力的重要指标。 人数没用的话,沙俄也不会成为“欧洲宪兵”了。 而去年的普法战争是新鲜的例子,人数占据压倒性优势的普鲁士军势如破竹地击败了“精锐”的法国士兵。 因此,大明虽然拥有第一的钢铁产量,不过在三皇体系中,倒也没有摆出带头大哥的派头。 毕竟枪打出头鸟嘛。 威廉老弟喜欢耍威风,明靓宗是乐见其成的。 目前,德国和奥斯曼的常备兵力分别为60万与80万。 相比之下,大明只有40万,其中还有将近十万人是农垦师,的确相形见绌。 不过普遍的兵役制和改进了的铁路网,使得大明在本土只需要少量的部队就能快速应付多个方向的敌人。 当然,打一场世界级战争,40万人肯定是不够的。 德国和奥斯曼的常备兵力也远远不够。 在普法战争中,北德意志联邦军队迅速暴兵达到100万之巨。 这是满清这样的农业国无法想象的。 如今德国统一,休养一阵子后,暴兵两三百万都不奇怪。 相反,奥斯曼虽然常备军比德国多,但潜力和动员能力都不如德国人,恐怕也就一两百万到头了。 而大明到底能动员多少人,这个问题没法回答。 坦克什么的不去多少。 只说步兵,配备了高性能防弹头盔和陶瓷插板背心的大明陆军,单兵能力绝对是远超这个时代的。 一汉当五胡不是开玩笑的。 但是,高昂的单兵装备支出也限制了大明职业军队的规模。 用宝贵的人口送去类似一战凡尔登绞rou机的战场上充当炮灰,这与朱富贵的初衷相悖。 这不是宋襄公式的迂腐,而是有现实考量的。 大明及其他华人国家占据南北美洲,占据神州,包括从“大印度”地区切出来的100万平方公里,这些地方都是要人口去充实的。 满清人口说是四万万,实际可能是五万万,但这也远远不够。 若是没有足够的人口,大明去占那么多地方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朱富贵只能承诺,战争中,大明的参战兵力将不少于80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