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姝颜有求 各自立场  (第1/2页)
    上都的周家长房,大奶奶张氏刚刚送走一起过节的三房一家。    除了姝眉留了下来,其他人都回了京城。    张氏料理完家务,把留哥儿从老太太那里接过来。    忙了这么些日子,终于闲下来,能和儿子好好亲香亲香。    忽然大丫鬟迎儿匆匆进来,面带喜气的回禀:“大奶奶!咱们大姑娘回来了!”    张氏很是惊喜也有些疑惑,虽然京城离上都不远,可大女儿现在怀着身孕,提前也没有和家里知会一声,怎么就突然回娘家了?    不过也没有时间多想,赶紧收拾一下,去了老太太的院子。    姝颜归宁肯定先去给老太太请安。    谁知等她到了老太太处,就被老太太的大丫头康儿拦在门外。    恭恭敬敬的让她稍等,说是大姑娘正和老太太单独说话。    张氏心下更是不安,到底是什么事儿让大女儿匆匆从京城赶来,直接到了老太太这儿,还必须要单独说话?    此时老太太屋里除了她和姝颜,还有一个手正被姝颜紧紧抓得生疼的姝眉。    留哥儿被大伯母接走后,就剩姝眉陪着祖母解闷儿。    因为曹姑姑老蚌生珠,以40岁高龄给40多岁的周大顺怀上了女儿。    之所以说是女儿,是因为周大顺坚称,他媳妇给他生的一定是像媳妇一样温柔漂亮的小闺女儿。    他这狗粮撒的,差点没让身边的一群单身狗把他给捶死。    所以暂时没人教姝眉功课了。    赵老太太就把姝眉留在上都,一来可以陪自己,二来也可和大奶奶这里的教养嬷嬷请教。    最真实重要的原因她不能说。    私下里姝眉和她说了在姝颜那里遇到七王爷的事。    孙女一五一十把全过程都说了,包括婉拒七皇子的事。    老太太一边欣慰孙女处理的非常得体,一边又觉得心惊。    留孙女在身边远离京城,也多少是为避避风头。    谁知姝颜突然归宁,直奔她的院子很正常,可见完礼就直奔她身边的姝眉,死死拉着不松手,就很不正常了。    老太太打发走旁人,只剩三人时,看着大孙女憔悴而略显狼狈的样子,    老太太太温言:“好孩子!坐到祖母身边来,有什么事和祖母说,你四meimei一个小丫头知道什么?”    姝颜好像清醒了些,终于松开姝眉的手,转到老太太身边。    却一下子就跪了下来,边哽咽着:“祖母救我!”    这下可把老太太和姝眉唬了一跳,老太太急道:“快起来!你这怀着身子,有什么事不能坐下说?”    姝眉也赶忙去搀扶她。    姝颜呜咽着不起,老太太微愠:“有什么事大过你肚子里的孩子和自己的身子?竟这样全都不顾惜了?”    姝颜这才在姝眉的帮助下,起来坐下,却又抓着她的手不放,眼带恳求的望着她,嘴唇翕动却说不出口。    老太太皱皱眉,再次发话:“眉眉!你去给你大姐换杯安神茶。”    姝颜一听忙要说话,被老太太严厉的眼神制止住,才有点不甘愿的松开姝眉。    姝眉明白祖母的意思,虽然心里太多疑惑,甚至有点不安和小不快,还是乖乖起身。    等她离开,老太太才轻叹一声,低声对姝颜道:“即便你的事和你四meimei有干系,可她一个内宅未出阁的女孩子,能帮得了你什么?最后她不还是得听长辈父兄的?今儿你当着她的面说了,她要是没法帮,以后让她如何自处?你和她姐妹又如何处?你先和祖母说说,哪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闻言姝颜的眼泪簌簌落的更快。    老太太又温言劝慰一番。    她刚才止住泪,略平静下后和老太太说出缘由。    原来她的夫君李修齐,年前奉皇上旨意去北疆宣赏劳军。    谁知眼看就要到北都时,却凭空杀出了一股悍匪,不仅劫走了全部劳军之资,还抢了同行的所有粮草。    护卫的官兵死伤殆尽,护卫队长战死,副手也重伤。    唯独李修齐毫发无损。    本应是幸事,糟糕的是,被救的护卫及副手,都说悍匪刚一冲出来,李修齐的车就狂奔而出,冲出包围圈,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就太耐人寻味了。    闻讯皇上极为震怒,皇赏被劫狠狠打了他的脸,粮草被劫影响北疆官兵的军需和士气。    其实还有一个更让皇帝愤怒到内伤的缘由,可却无法宣之于口。    因为前不久,北疆新上任的统帅贾勇,弹劾副统赵云飞畏战违命,贻误战机,致使大明失地大同至今不能收复。    赵云飞上折自辩:对大同一直围而不打,是因为想拖死鞑靼人,他们粮草不足熬不过寒冬。    等时机成熟,我军再一举进攻,把他们彻底打残。    此时时机不对,贾统帅却执意攻打大同,很可能逼得鞑靼人背水一战,狗急跳墙,反而更不好打。    万一已巩固的防线动摇,更加得不偿失。    朝中两派各自为政,因这两人的折子,吵成一锅粥。    只顾求仙访道的皇上烦不胜烦,派出中立的李修齐去北疆,明为劳军实则更为了暗查。    负责暗查的人隐在宣赏的队伍里,结果当然被劫匪一锅端了。    要说这里面没有阴谋,谁都不信。    无论哪样都拔了老虎毛,皇上下旨必须严查重惩。    于是李修齐首当其冲,被压回京城,就马上被打入天牢。    审讯时,李修齐大喊冤枉。    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刚听到车外乱,还没来得及看究竟,就被惊马拉着跑了,颠簸的七荤八素,等车停清醒过来,就被援军救了。    可是所有的证词证据都对他不利,他自己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无辜。    负责此案的官员查来查去,也没查出真凶,追找所劫物资的更是一无所获。    北疆战事吃紧,将帅不合,物资被劫,急需鼓舞士气。    解决这些问题都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所以李修齐的案子不能久拖。    不仅要尽快结案,还得重惩以震慑。    查不出真凶,李修齐极有可能就是替罪羊。    镇国将军府已经乱成一团,李修齐之父镇国将军李茂和世子东奔西走,托人求情,焦头乱额。    姝颜婆母哭天抹地。    身怀六甲的姝颜更是厥过去了好几次。    要不是闻讯而来的王氏百般劝慰,身子都挺不住了。    后来不知听到了什么,姝颜不顾身体不适,匆匆赶回上都娘家。    一到就发生了开头一幕。    当然上面有些详情姝颜是不清楚的,她只知道与她夫君有关的那部分。    得知孙女婿的危机,赵老太太也是极其担忧和惊惧,忙问求助情况,毕竟是皇家宗室,怎么也该同气连枝。    姝颜凄楚道:“陛下震怒,那个敢出头?还不是各扫门前雪。再说夫家一向中立,和太子,四皇子都不太亲近。求上门也无大益。”    老太太轻叹一声,然后拧眉闭目沉思。    忽又睁开眼:“这事怎么也看不出和你四妹有关啊?”    姝颜面现一丝不自然:“前一段时间夫君和七王爷走得很近。出事后就想着求七王爷说说请,陛下现在最宠爱他,能说上话必是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