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险错姻缘 三爷高中  (第1/2页)
    心跳都快和马蹄声同频率了,周霆一股脑冲回起点。    勒马旋身,极目远望,只见来处大路迢迢,空无一人。    心有不甘的周霆,在原地又呆呆地等了会。    明知比赛的另一方不可能回,可又怕万一呢?    结果居然没有万一。    周霆用白比试一回都没个结果,来掩饰自己心中那种异乎寻常的失落。    垂头丧气的他,在回到舅舅家,看到meimei时才被彻底治愈。    兄妹相见,自是欢喜。    姝眉一叠声问出自己的关心和担心。    周霆含笑一一作答。    虽然知道二哥多半报喜不报忧,可姝眉的心还是踏实了些。    一家人开心的聊了会儿,周霆像忽然想起什么,问:“眉眉!听说你今天骑马去了?骑马一定要多注意安全啊!尤其注意路上可能的障碍物,一不小心就会被绊倒的。很危险的!”    姝眉笑道:“二哥放心!就我这骑术还不敢在路上跑马呢。等我练好了骑术再说吧!”    周霆嘟囔一句:“女孩子骑什么马?再练骑术也好不哪去,危险的紧。”    姝眉反驳道:“才不是呢!带我去的张家jiejie骑术就好的很。在马上可帅气了!”    旁边的周霁好奇的问:“jiejie!帅气是什么意思?”    姝眉:“呃,就是好看,英俊,潇洒……”    王氏笑嗔:“又说一些乱七八糟的词,带歪你弟弟!”    姝眉吐吐舌头不言语了。    周霆不知想到什么,忽然变得很不自然,赶紧低头做喝茶状掩饰过去。    相聚的快乐时光总是很短暂,很快黄昏来临,周霆辞别家人,策马回营,再见也不知在何时。    倒是张守备在第二天就遇见周霆。    周霆和他辞行时,对他的态度越发恭谨,甚至似乎有点小心翼翼,或者歉意,就像偷了他家的好白菜。    多年以后张守备才大悟:    当年他其实是真相了,周霆这头那啥真的把他家的好白菜给拱了!    今年的春闱因皇上重病,略略延迟了些,否则三爷也不会在二月二才出发。    只是最终皇上的病体也没恢复到能主持殿试,最后还是由太子代为主持。    三爷周纪秋不负众望,先是顺利通过会试,参加殿试后,名次又往前拱了拱,二甲中等偏上,真个是:金榜题名五色春。    消息传出,不管是上都周府,十里铺周家,还是正在北都的王氏等人,心中欢喜无以言表。    旁人也都感慨:周家的运旺时盛,家族腾飞指日可待了。    本来听到消息,王氏便要急急回十里铺,可三爷随后一封信,让她又等在了北都。    信里说:反正他从京城回来,也要路过这里,一家人汇合了,再一起回老家。    王氏欢喜不说,王勇之更满心期待,他对姝眉提醒的那套经营模式,已经规划的差不多了。    就等和姐夫商量一下,最后敲定落实了。    高中后的三爷,自然为自己能一展才华,施展抱负而扬眉。    但也知自己秉性耿直,不屑于耍阴谋诡计。    不太适合复杂的官场,只想做个地方官造福一方。    所以和大爷周纪春商量后,想托个门路,外放一个离老家近些的县官。    谁知周霖未来大舅爷张桓来访,谈话间劝说他还是先留职在京城。    他陈述了很多利处,有几点还是挺能打动三爷的。    并且他还表示能帮忙留职京城。    对于张桓的好意,三爷除了感谢也考虑再三,其中提前给长子铺路,和在国子监里掌管众多学子,这种无形中的隐形资源,还是挺有吸引力的。    且国子监在官场还算清流。    于是接受了张桓的建议。    先回家祭祖,回来就等正式认命后上任了。    而张桓这么帮忙,除了因为对方是未来姻亲,想织一张关系网,还为了meimei考虑。    家中父母溺爱幺妹,恐她嫁去乡下受苦。    一旦三爷在京都发展,家眷势必搬至,这种担心就不存在了。    舟行顺风驰,春风马蹄疾,三爷很快到了北都。    王勇之把姐夫从码头接到家中。    一家人相聚之欢就不多说了。    只说王勇之和姐夫商量铺子的事,讲事情的始末时,对自己的外甥女极口夸赞。    听得三爷得意的甚至开心过自己高中。    王勇之又把自己的筹划和三爷商议。    三爷对他很信任,只说慎重些就不再多说。    至于入股分红,他相信这个妻弟,无论从人品还是互利,都不会差。    晚上王氏说起结识张守备一家的事,还透露出有结亲的意思。    三爷略一思索,对爱妻给儿子相媳妇的眼光还是很认可的,也只说你看着办。    然后忙忙拉自己媳妇到帐中,亲密庆贺自己高中之喜去也。    王氏的如意算盘不是一头热,张守备家听周纪秋高中,且来了北都。原有的结亲之意更急迫。    须知三爷周纪秋一旦授官,家里子女结亲的范围更广,且以后两家再见不易。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于是第三天正是休沐日,张夫人携儿女来访。    各自相见,宾主尽欢。    私下里张夫人含蓄的向王氏提出结亲之意。    王氏大喜,可再听她话,才知道欢喜的有点早。    人家惦记的是娶进去,而不是她想的嫁过来。    王氏微愣后又恢复笑意,正想含蓄用话岔过去,有下人来报,有一杨姓公子来拜访。也就顺水把这个话头岔过去了。    因又有客到,张夫人不便久留,带着儿女告辞而去。    王氏这才知道那位杨姓公子居然是杨毅。    他是被直接请到三爷处的,在临行前来给王氏见礼平安,不一会儿也告辞了。    到晚上姝眉才知道杨大尾巴狼来过了。    还更惊讶的得知,在同时进行的武考中,这家伙居然得了个武状元。    因为当今皇上重文轻武,时人肯定也如此。    所以他这个武状元的名号,远远不及文状元响亮。    他之所以到了北都,是因为被授官到此。    得知周家在此,特来拜会的。    而王氏那边正和三爷说起张家的意思。    三爷一反原来任媳妇做主的态度,断然反对嫁女儿。    虽然今天第一次看到张成,知那是个好孩子,家世目前也比自家高。    但是他本人文还不成武也不就。比不上自家一文一武两个出色的儿子。    连今天来的杨毅也比他优秀太多。    要不说就怕货比货。    何况就算没有那三个强大的参照物,在三爷心里,想娶他闺女的人,都是他的苛刻对象。    再说闺女才几岁急啥急?    看着夫君那副叽叽歪歪的样儿,把王氏逗乐了:“你闺女12岁小,人家闺女13岁就大了?女孩子不都是先早点相看么?”    三爷油盐不进,又说长幼有序,先给霆儿说,眉眉等我们到京城再说。    王氏想想也就罢了。横竖女儿不大,到了京城选择面更大,再看看也不是不行。    张夫人琢磨一路,回想王氏夫人在她含蓄表达欲结亲时的表现,猛然醒悟对方确实有心结亲,不过不是嫁女而是娶媳。    回家后赶紧和张守备商量。    张老爷想起刚押运粮草走了的周家二公子,他还曾极口夸赞过。    现在一听夫人说,周家欲给那小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