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章 戒网隐学校7 (第1/2页)
又过了大约一周之后,涂山感觉,自己对初中知识,已经完全掌握。 但,按照国情,自我感觉还不能算数,得做试卷才行。 因此,这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涂山就跟原主父母说,自己明天要到市中心去买试卷。 “去市中心啊,正好,”马高原说,“中午的时候,到曼丽嘉饭店吃饭。你十一点半,准时到。” 曼丽嘉饭店,是武成市有名的饭店;装潢之高档,菜价之昂贵,让人望而却步。 家里的经济条件,是不可能到那样的地方吃饭的。 但涂山没问原因。也不能问;万一那原因是自己应该知道的呢。 过了一会儿,曹英秀才给出了解释:“你二叔那边的正飞,中考成绩下来了,分很高,要炫耀炫耀。” —— 原主的父亲马高原,有个jiejie,有个弟弟;jiejie马泽丽,弟弟马修齐。 马泽丽开了家服装店,加盟了国内知名品牌,效益不错。马修齐则是外科医生,待遇极高,还有红包。 再上面,还有个老母亲,名叫祖兰春,身体健壮,住在近郊。 往下,三家各有一个子女。 马泽丽家是个女儿,名叫马正欣,下学期大三,本市大学,一本。马修齐家则是个小子,名叫马正飞,刚读完初三,下学期高一。 奇怪的是,马高原那一辈,名字各起各的,到马正文这一辈,居然都有个正字。 如果那个正字是字辈中的字,那么这个马家,就应该是赖坊南山一脉。因为,摆渡上说,只有这一脉,字辈中才有正字(孝友传家,风行正远)。 —— 很显然,马高原三姐弟中,马高原混得最差,现在还只是个卖房子的。 这些,是在曹英秀给出解释之后,涂山搜索原主记忆,而知道的。 同时,涂山还知道,在我国,绝大多数聚会,都离不了攀比。 大姑马泽丽,二叔马修齐,这二人经常搞聚会,每年都要来个一两次。 聚会的饭钱,对他们来说,是小事。能够花上一顿饭钱,满足到攀比所带来的愉悦感,千值万值。 不过呢,几年前他们攀比的,主要是各自混得如何。那个时候,被鄙视受奚落的,是马高原。所以每逢聚会,马高原总要撒谎,想方设法地不去参加。 近几年就不同了,他们攀比的,变成了各自的孩子。被鄙视受奚落的,换成了马正文,也就是原主。这下,马高原不溜号了,并且强制要求马正文必须到场。 所以,明天这个聚会,涂山会去。 —— 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方言顺口溜,形容变化快)。 一晃就到了聚会的时间。 这个时候,涂山什么东西都没买。 上午,也到书店去了,筛选了自己要买的卷子,只是没买而已。 如果买了,提在手上,必然会被大姑二叔察看。自己一个马上读高三的学生,买初中卷子做,就等于给他们提供了进一步嘲讽自己的素材。 所以涂山两手空空地去了。 “您好,请问您有预约吗?”曼丽嘉饭店的服务员装束整洁,笑容一丝不苟。 涂山回道:“有。不是马修齐,就是马泽丽。” “好的请您稍等。” 前台确认过后,按铃叫过一名服务员。涂山就跟着那名服务员来到三楼的一个包间。 走进包间,涂山发现,里面已经坐了很多人。父母马高原和曹英秀赫然在座。 “哟,高三的大忙人终于来啦!”这是奶奶祖兰春的声音。 高三,的确是大忙人。高三的忙,不容置疑。但那些,说的都是成绩较好的,有望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而另外一些,放弃了拼搏,放弃了努力的学生,则不包括其中。 原主的成绩前面已经说过,并不在放弃之列。但在马家这些亲戚的眼里,就是,必须是。 涂山上前:“奶奶,祝你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声音响亮,铿锵有力。 涂山这话的内容,适合于举杯、拜年,或分别的时候说。用来打招呼,就不伦不类了。 不过,因声音宏亮,气势十足,倒是抗衡了奶奶祖兰春的讽刺。 —— 只不过,涂山此来,并不是为了针锋相对,更不是为了打脸(目前还没有打脸别人的资格),而是为了受辱的。 所以,祖兰春偃旗息鼓之后,涂山就在二叔的招呼下,入了座。 座位,自然是挨着马高原和曹英秀的。 这个时候,涂山才注意到,大姑还没来。 二婶,也就是二叔的老婆杜秋荣说:“正文你可算是来了!你可是我们马家的大孙子!老太太刚才还在念叨你呢!” 一席话三个惊叹,要说纯粹是字面意思,鬼都不相信。 果然,祖兰春又有话说了:“早来晚来都是来,如果正文早来,我失望之余,还得看到希望;如今正文晚来了,我高兴之余,也没什么失望。” 这话,字面上,是不通顺的。但如果加上马正飞,意思就通顺了。先看见正文,失望了,再看见正飞,就有希望;反之,先看到正飞,高兴了,再看到正文,也没什么失望。 企事业单位的公文经常会出现不通顺的句子。那不是语文没学好,而是,只有病句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 祖兰春的这种话,在民间,叫做阴阳怪气。相对于文化不怎么高,阅历不怎么丰富的百姓而言,这种阴阳怪气的话,要完全理解,是不可能的。但能意会,就行了。 马高原就意会了,说:“你个不争气的,如果你能学到你堂弟一两分,也不至于让奶奶生气!” 曹英秀也跟了一句:“不过我看你这辈子,是拍马也赶不上正飞的了。” 涂山立即回应:“爸妈说得对极了,我就是一个废材,我吸进氧气就是在浪费地球资源,我呼出二氧化碳就是在污染环境。” 凡事过犹不及。准确地说,是: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出自论语。 意思是说,任何事情都有限度,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如果涂山在“我就是一个废材”那儿停止,必将皆大欢喜。但加了两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