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章 西游白骨精27 (第1/2页)
选哪条路,这有得选吗?不想死,就只有充当坐骑喽。 三个犀牛坐骑,正好,孙悟空、谢悟真、涂山一人一个。 —— 原著中比丘国之后的最后八关,在这儿,是打乱了顺序的。 消失两关,凡人三关,除妖三关。 至此,全部通过。 哦对了,最后,还有两个不是难关的关口。 一个是灵山脚下玉真观金顶大仙; 另一个是接引佛祖,又称为南无宝幢光王佛。 前者,仅仅是现了下身,打了个招呼,受了唐僧几拜。 后者,则负责脱去唐僧的凡胎。 —— 脱去凡胎,是很有意思的。 原著写的是,前方有个独木桥,唐僧一看,感觉很滑,明显会摔下去,就不敢走。但孙悟空一个劲儿地催促,鼓励唐僧走。唐僧仍然不敢。 这个时候,接引佛祖就出来了。 他变作一个艘公,划了条无底船,来接唐僧。 这回,唐僧敢了。 这是因为,就算是无底,掉入河中,不是有徒弟们在么?西行路上,唐僧又不是没有掉进河过。 唐僧上船之后,“只见上溜头泱下一个死尸。长老见了大惊,行者笑道:‘师父莫怕,那个原来是你。’” 河是的死尸,也就是唐僧的凡胎rou身了。 这样就脱去了凡胎。 —— 脱去凡胎,似乎并不可怕,不过,这仅仅是西游世界。 现实中的佛家,就可怕多了。 为什么说佛家而不是佛教呢?这是因为,佛教只是佛家的一部分。这两者的关系,相当于马与白马。 但是,加总之后就会发现,佛家所有法门,脱去凡胎,都很可怕。 可怕在哪儿呢? 可怕在,不能确定,那到底是脱去凡胎,还是死了。 —— 修行有很多种,最常见的两种,就是佛与道。 佛这边,叫佛家,里面包括了许多流派。道那边,也是一样。 跟佛家不同的是,道家多数流派,都是要修命的。 佛家,则只修心性。 —— 这儿涉及到一个词语,叫做性命双修。意思是既修性,也修命。 由于修仙小说的盛行,许多人都把双修二字的意思搞混了,还以为是男女双修。 男女,已经是两个人。 话说有两个人,一个人吃苹果,一个人吃香蕉,难道可以说那是双吃? 曾经有个相声,里面有条谜语,说是能吃能喝又能坐,猜东西。 谜底是面包、牛奶和沙发。这就扯蛋了。 谜底是一个东西,才难猜。如果明确谜底是三个东西,就太容易了,答案可以是千百种。 双修的双字,也是这样,说的是一个人,既这样也那样,才叫双。 双修的修字,则直取这个人的修行主要项目。 是修性的,还是修命的,这些才算。 如果说成,是修内功还是外功,就不算了。那个是二级项目了。 还有,是修上丹田、中丹田,还是下丹田,也不算。那已是一个功法下面的分支。 所以,在世界,双修二字,指的就是心性与生命同时修炼。 跟性别不沾边。 —— 从词语性命双修可知,性命双修,以现代人的世界观看来,是一种非常完善,非常理想的方式。 但必须明确的是,要实现这种方式,基本是不可能的。 世间事,很复杂。想要面面俱到,总会四处碰壁。 因此,还不如一刀切,还不如偏颇一点,用以方便主流的顺行成行。 这就像教育体制一样,要说完全没毛病,绝不可能。但那却是最适合国情的,最行之有效的,最利国利民的制度。 无法兼顾,所以才有佛与道。 —— 修行的基本,心性方面,在于去掉执著,佛道都是。 佛家面对的,是众生,是凡心其重的众生。 人人都通过修行,不断的去掉执著。最后,连对rou身的执著都要去掉。 去掉rou身的执著,那一步,就是脱去凡胎。 困难的是,佛家那样的修行方式,在别人眼里,在凡人眼里,是看不出所以然来的。 某位高僧脱去凡胎,得道升天了。在世人眼里,那个高僧就是死了。 因而佛家的功法,没有立竿见影,不利于传播。 看不到实例,看不到前景,只问你信不信。信之则有,不信则无。 —— 与之相反,道家则是看得到的。 但跟佛家不同的是,道家这边,面对的对象,并不是众生,而是心性极高的有德之士。 所以道家众多法门都不怎么庞大。 多的时候,七八个徒弟;少的时候,单传;更少的时候,就断了传承。 不过,也正是因为对象不同,道家弟子,基本上就用不着修炼心性了。 他们主要修炼的,就是与生命相关的东西。 强调一下,并不是法术啊。再强调一下,这里说的是现实。 法术二字颠倒一下,叫做术法。 术法,不是一个正规的词语,它指的,就是些不入流的法术。 画个符,用来治病;念个咒,然后驱鬼,就是祝由科那些。 术法,并不是法术。现实中也见不到法术,虽然偶尔可以见到术法,但那些术法,也应该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覆盖之下。 如果某些术法,超出了法律法规的范围,该术法迅速会失灵。 这是因为,法律法规,属于低级要求。超出了,就表示那个人达不到低级要求。低级要求都达不到,高级要求就更别谈了。心性一下降,不管是法术还是术法,都会失灵。 —— 回过头来,再看唐僧脱离凡胎这一关,就会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