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章 西游白骨精5 (第1/2页)
按涂山原先的想法,还要邀黑熊精入伙。 后来涂山发觉,孙悟空和蝎子精都属于被困的状态,容易说服;黑熊精没有受困,应该较难说服。 人与人之间,说服不了,通常没什么大事。但妖精与妖精之间,谈不拢,很可能要打。 而打起来的话,自己肯定打不过。 另外,黑熊精还不是单独一个妖,他手下有无数小妖。 黑熊精还跟白衣秀士(白花蛇怪)、凌虚子道人、观音院住持金池长老有来往。 结论是:自己贸然找上门去,非常危险。 所以,九月三日,涂山东行的时候,中途就没有停留,而是直飞长安。 —— 降落在长安城外无人之处,步行入城。 时间是午后,还有整整一下午,天才会黑。 涂山沿途问路,寻找洪福寺。 不久,到了。抬头一看,居然是“弘福寺”,音同字不同。 入寺,询问陈玄奘法师可在。 寺里僧人说:“玄奘法师今在化生寺开坛讲法,不在寺中。” 涂山心中大喜:唐僧还没离开长安,自己没有错过唐僧。 不料那僧人又说:“如今玄奘法师已入太宗(应该指唐太宗)之眼,身价倍增。施主若是寻他做法,想必抽不出空来。不若考虑其他僧侣。” 想必,做法事属于收费项目,然后,才有这番话。 涂山没有说话,略欠身,便出了弘福寺。 —— 自己在哪儿等待唐僧呢? 涂山想,自己现在是白骨精,女身,就这么直接找到唐僧拜师,唐僧不一定会接纳。最好是等到唐僧接了西行的圣旨之后,再去。 这是因为,那个时候,除唐僧之外,其余诸人,都害怕西行艰难,都在打退堂鼓,自己上前,才显得宝贵。到时候,自己再略费唇舌,则有望事成。 略费唇舌的内容嘛,涂山已经有了腹稿:“不涉及婚嫁就不涉及性别”,“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再加“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应该差不多了。 —— 时间方面,还有四天。两头(今天下午和七日上午)不考虑的话,则是三天。 在这附近购房住下等待吗?这年头,官府的办事效果一定不高。四天功夫,估计购房手续都没办完。 那还是住客栈吧。 呃,住客栈要不要路引什么的? 涂山将神念向前笼罩过去。 涂山这点神念,在孙悟空、蝎子精面前不值一提。但在凡人面前,那就是神奇的雷达,神人的手段了。 很快就发现了一家客栈,密切观察;又发现了第二家客栈,继续观察。 两家客栈就够了,范围再广,神念坚持不下去。 不久,涂山发现有人住进其中一家店——没要路引。 那么好,涂山也就前往投宿了。 —— 这个下午,虚度了。 四日清晨,涂山出门,问询哪里有尼姑修行的庵堂。 这样,就打听到了兴圣寺和德业寺。 一路走过去,先到的,是德业寺。 入寺后,涂山问询尼姑,僧衣是哪家布庄做的。 尼姑说,是寺中僧侣自己做的。后来又说,兴圣寺那边,有朝庭支持,那边的僧衣,多是交待给四合元布庄做的。 涂山随喜了十两银子,出寺,直接寻四合元布庄而去。 到布庄后得知,该布庄不仅做尼姑僧衣,也做和尚僧衣。 僧衣的式样并不多,但可以选择的布料很多。 涂山当即订做了四套尼姑僧衣和一套和尚僧衣(变为男身的时候穿)。因为加急(七日一早就要),所以几乎花光了身上仅有的二百多两银子。 —— 不吃不喝的涂山,身上有银子的时候,不觉得银子有什么必要。如今,没银子了,突然就觉得很不保险。 再要去赚银子的话,还是采药吗? 但计划拜师时间是七日,万一有变动呢? 采药,须得全神贯注,才能发现值钱的名贵药材。心有牵挂,注意力不集中的话,必定事倍功半。 所以像上次那样采药赚钱,多半不行。 那又应该怎么办呢? —— 正心神不宁之际,突闻一声厉喝:“你这小妖,不在深山修行,到人世做甚?” 涂山放眼一瞧,只见周围房屋行人皆已不见,只有面前两个和尚清晰可见。 隐去房屋行人,多半是开辟了小空间,避免打斗时伤了无辜,同时也避免惊骇凡人。 大神通啊! 加上识破自己妖精之身,对方道行定然不浅。 再看那两个和尚,长得獐头鼠目,非常丑陋;身上僧衣破败,多处孔洞。 涂山就猜,这两人,多半是观音和木叉。 这是因为,西游原著说“见菩萨变化个疥癞形容,身穿破衲,赤脚光头”。 涂山当即伏拜于地,道:“弟子白悟言,拜见菩萨!”没提观音二字。 一上来就说自己的法名,既表示向佛之心,又避免观音给自己起名。 —— 涂山没有猜错,这二人,正是观音和木叉。 原著中,“却说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了如来佛旨,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实有德行者”,跟事实有些差距。 如来说:“去东土寻一个善信”,观音说:“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目的地皆指东土。东土,在西游世界里,指大唐,并不单指京城长安。 所以,事实就是,观音在“大唐”访察取经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实有德行者”,今日,刚刚进入长安城。 —— 在观音眼里,白骨精固然道行浅薄。但在这凡人都市,就算是白骨精这种道行,亦可掀起极大的杀戮。故此,一见涂山,观音立即一个渡业空间罩,将其与周围凡世隔开,并出言问询。 此时,听涂山所答,观音有些诧异。未料想,这等小妖,居然就能看出自己真身。 拜伏于地的涂山继续说:“回禀菩萨,弟子入城,是来做僧衣的。” “白悟言?做僧衣?”观音立即施展神念,追溯涂山之前的动向,发觉,涂山果然订做了僧衣。于是便问:“莫非你欲入我沙门?” “菩萨英明,正是如此。” 入沙门,即指拜入佛门。在这个年代,正是一心向善的表现。 观音心想,自己连日来欲寻善信之人未果,不料今日就遇上一个。 若是凡人,几乎可以让他取经了,但可惜他是个妖精(观音心里无性别,用男他)。 如来虽然没有明说必须寻找凡人,但却说了“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那意思,指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