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开府 (第2/2页)
,欣喜雀跃。 此是破城第一功,也是第一个封的校尉。 “孙悟何在?” “属下在!” 孙悟出列,下跪叩首。 “你先前有小过,已受惩戒,后攻城勇猛,身先士卒,破阵有功,先登城墙,准你提拔两级,升为校尉,今日仍需尽心尽力,不亏职守!” 孙悟亦是大声应诺,随后欢喜谢恩。 之后,候选、林三、林二乃至于林一,都被林正阳一一封为校尉。 这些都是原先身边的亲信,外放出去提拔的校尉。 接下来,又有五人,是攻城一战中,立下功勋,自队正晋升校尉。 当下,十一人都任校尉,其中一名是亲卫校尉,这十一人都叩首谢恩,到一旁换了官服、配上铜牌,各自面上都有喜色。 林正阳不去理会他们,先是凝神望去,只见这十一人,顶上云气都有些变化。 校尉一职授下,册封下达后,丝丝白气顿时成形,自上垂下,与原先拥有的白气相合,顿时显出形态,隐隐有一小印酝酿其中,只是云气并不充足,内里很是空虚,堪堪只填充了半数左右。 “校尉一职,本是正八品,但给的白气却不很多,只有小团,三百左右,是因为我眼下组织太小的缘故。” 即便同样的品级,在不同的体制里面,所获得的待遇也是不同。 弹丸小国的正一位,与泱泱大国的正一品,所享气运自然不可能相等,前者能有后者数十分之一便已经算是不错。 归根究底,还是要看统治的区域、人口以及繁华程度。 当下不再多想,再将八品及以上官员都亲自唱名之后,他将名单交给身侧礼官。 随后礼官唱名,众臣下拜谢恩,林正阳居中坦然受拜。 同时凝神感应,顶上气运。 赤气氤氲,翻滚如沸。 下方二三百人,各有云气气数,或白或红,连成一片。 每一人下拜叩首之后,都交出自身部分气数,汇入他的顶上,连成一片,而他作为组织的执掌者以及主君,同时也会赐下部分气数, 名号是极其郑重的事情,自建名号,便是自建体制。 林正阳自号折冲将军,召集群臣群将,是必然之事。 再以折冲将军名义,发号施令,授予麾下群臣群将官职,赐下官服、印信,众人磕头应命,才算正式完成。 林正阳环顾四方,众将林立,群臣寥落。 武将提拔,相对容易,尤其是战事不少,文臣方面,相对寒酸许多,只一二十人左右。 这便是他如今的核心力量。 武将都是他自流民之中一手提拔,都是可靠,但依然不能放松监督。 军政府领袖,尤其是他这等白手起家者,名望不高,只能靠着武力镇压,兵权看得最重。 此时,转过此念,林正阳已经做好了在军中掺杂耳目的准备。 算起来,他如今掌握的军队数目,只论精锐老卒,已经高达四千之众。 辅兵衙兵,以后自然要陆续裁撤,还兵为民,派遣地方,授予田地,不需保留那么多。 毕竟地方屯田也需要人手。 主要重臣大将都拜过之后,接下来轮到一些小官小吏拜谢。 就在此时云气沸腾至极致,隐隐听闻一声震响。 中间一物凝聚成形,竟是一方小鼎,袖珍模样,隐隐带着深沉厚重之意,缓缓旋转,立于云气上方。 接受叩拜谢恩时,鼎身滴溜溜旋转,摄取丝丝白气,又将原本的大团赤气吸纳其中 即便如此,此鼎仅仅积蓄到三分之一左右。 整个鼎身虚浮不定,若隐若现,并不如何稳固扎实,白红之气在其中也有些散乱,混淆一处。 只能大致看出,白气正在缓缓转化为赤气,只是速度较为缓慢。 周围还有丝丝白气时刻自虚空弥漫而来,吸入鼎中,不断充实、转化。 林正阳观此鼎相,便能知晓自家势力如今情况。 气运是现实的倒影。 鼎身虚浮透明,不甚稳固,便代表着体制初建,未曾深入人心。 很显然,这是公开的违背大义,而自身名分又不得拥护,未曾形成新的大义的缘故。 说明他的统治很不稳固,如同虚幻一般,随时都有可能破灭。 幸而如今他还有时间,沉淀下去,一二年间,自然权威深入,民众顺服,那时想必鼎器便可稳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