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1章 第二次分手 (第1/2页)
回到家里张洋就开始联系其他装修公司还有包工头。 杨洋那边给那个成都的马可也打了一个电话。他也是搞工程的。 马可开着车从成都跑了过来,三个人到聚丰江山里看了一圈儿,最后马可没干,张洋要二十万,他不想给,然后想约杨洋单独去吃饭,杨洋直接拒绝了。 这到是让张洋挺意外的,真的是没想到。 接下来几天各路人马纷纷过来看现场交谈,拖了一个多星期,跑了十几趟聚丰江山里,最终石桥铺的一家装修公司还有一个自己包工的宋老板决定一起做,一家一栋楼。 二十万提点他们也答应了。 张洋带着他们去富侨签了合同,结果到付他的提点的时候,宋老板说手头暂时紧,先给五万。 张洋也没多想,答应了,宋老板就在杨家坪的国际金融大厦下面给了张洋五万,说好了一开工就付另外那十五万。 然而,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深冬来了,张洋也没等到自己的钱,刚开始打电话还接,后来就找不到人了。 这事儿找富侨没用,找不到人家头上,去工地也没用,干活的工人又起不到什么作用。 宋老板的家住在渝北和睦北路的东方王榭小区,聚福源火锅后面那栋楼,第一个楼门顶楼。 谈合同的时候张洋来过这边一次,但并没有去过他家里,具体地址还是通过小区里的熟人查到的。 他在这里给某个大人物装过房子,一套房子装了一年半,花了接近三百多万。是当时房价的三倍多。 像类似这种事儿他遇到过几次,很多业主装修花的钱都远远的超过了房价。 工期长花钱多的主要原因是业主两口子是鳝变的,装好拆了重来是正常范畴,反正他们不花自己钱。 这边属于高档生活小区,全是联排洋房,没有高层,小区里绿树如荫小溪潺潺,住的也都是高官富贾成功人士。 小区的保安很严格,要看身份证凳记电话号码,而且没有业主的电话同意不放行。 最后还是熟人悄悄告诉他,开车走一号门,正门这边是没有办法的。 张洋抱着试试的心态开车从一号门进来,果然没人管,顺利进入小区车库。其实也简单,车库有影像记录,车辆都是实名认证的,有事了跑不了。 上来顺着林荫小路找到宋老板家,结果屋里只有一个家政大姐。她自己说是做家政的。 大姐说宋老板一家在北海,平时都在那边生活,在那边有工程在搞,很少回重庆来。 张洋想过找人把宋老板的手机做个定位看一看,但是公安这边只能有案子才行,要不然违反纪律,而移动那边他没有熟人。这个得高层才行。 虽然这不是张洋第一次遇到说话不算数的事情了,但还是相当郁闷。没有任何办法。 这种事情公安不立案,需要去法院起诉,而法院收了钱判决你赢了也就完事了,还要多损失一笔费用。十五万的额度前后下来费用也要大几万呢。 曾经张洋打过类似的官司,湖北荆门的李红月欠了七万多块钱,官司赢了却损失的更多。 当初李红月亲笔给他写的还不上可以卖房子,签字画押的条子根本没用,法院不支持。 交了执行费以后,法院让他自己去调查对方的财产情况,发现资产就可以执行,但银行和房管所不支持,个人没有调查的权利。 想查得找律师,又得一大笔钱不说,结果还未知。 这种事情你想用别的方法也不行,他不还钱你求告无门,但是你去他家要账稍微冲动一点就有人管你了。 重庆人喜欢拍着胸脯说耿直,但事实上真没有几个办事耿直的人,弯弯绕绕特别多,总想弄点好处出来,说话不算数是很正常的社会现像。 当然,这绝对不是全部,好人哪里都有,坏人也是遍布各地,不能一概而全,但是在外面混的经商做生意的还是要多几个心眼小心为上。 重庆的冬天虽然依然草木繁盛鲜花怒放,但其实还是挺冷的,而且室内比外面冷。 都说北方过冬靠暖气,南方过冬靠一身正气,这话没毛病,那种阴冷真的不好熬,大部分人趁着白天有点太阳都会出去到外面晒晒取暖。 可重庆又是一个多雨的地区,由其是冬天。 这边的雨下不大,缠缠绵绵没完没了,一下就是几天,平时没风,一下雨小凉风就来了,吹到身上相当酸爽。 这个冬天张洋和杨洋的心情都不太好,就像外面温漉漉的天气。 张洋是因为被人骗了,杨洋是因为工作的事情。 她想把工作关系从巫山调到主城这边来。 她家里在十月份的时候,在奥体边上买了套二手房,算是彻底在这边定居了,户口也已经迁了过来。 同时,学校那边人事上有了调动,也在催她回去报到。 这时候那些围着她对她好的男人就不见了,平时一个比一个能吹牛逼,一到真格就缩了,这也是这边大多数男人的特点了。 只想占便宜却从来不想负责和付出。 她姑姑又给求了那个教委的关系,请他在大公馆立交边上吃了鲜花大餐,塞了几千块钱也收了,但就是没消息。 张洋让杨洋直接去他办公室当面问,直接问。塞的钱大半还是他出的呢。 可是杨洋又感觉不好,那就撕破脸了。 她在外面办事就是这种风格,总是耽心撕破脸啊以后不好相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