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二章 晴天霹雳 (第1/1页)
明月高悬,夜微凉。 如水的月光透进窗户,两个重叠的人影映照在轻纱帐上。 两个人的孤独,竟比一个人的孤独更加揪心裂肺。 邢秉懿的泪水流到赵构的胳膊上,凉冰冰的,直透赵构的心窝,把忧伤拉得更长。 不知过了多久,邢秉懿睁开双眼,轻声道:“我想放个孔明灯。” 赵构抚着她的秀发,言语轻柔:“好,我陪你一起去放。” 在后世,中秋或者元宵节的时候,很多少男少女都会在室外燃放孔明灯,以作祈福、祝愿。 事实上,这却不是后世兴起的,古以有之。 这个时候的孔明灯,是用竹篾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燃烧着的松脂,灯就靠热空气飞上天空。这种松脂灯,在四川称孔明灯。因灯笼的外形像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传说中,孔明灯由三国时的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亮被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更多的时候,孔明灯被用在军事上,用来传递消息。 赵构和邢秉懿的心里,这是基于后世的习惯,为遥不可及的家人献上一份祝愿。 孔明灯升空之后,邢秉懿双手合十,闭上眼睛,默默地祝福远在不同时空的父亲吉祥安康。 赵构同样把自已的祝愿寄托在渐渐远去的孔明灯上,希望自已的父母一切安好。 看着邢秉懿犹自神伤、柳眉微蹙的样子,赵构不禁有些心疼。 原本他还打算继续忍着不告诉她自已的来历,好好逗逗她,此时,却怎么也忍不下去了。 那种无人可以分享或是分担秘密的烦恼,他早有体会。 她再怎么折腾,总归有闲的时候。闲下来的时候,她会经常性的失神,那付落寞的样子,仿佛心里有种浓得化不开的忧愁。每当那时,他就知道,她在想家。 在这样的特殊日子里,此时,此景,她最需要的,就是自已的安慰。 “那个,小懿,”赵构扳过邢秉懿柔弱的肩膀,看着她满是水雾的眼眸,准备坦白了:“你有没有发现……” 邢秉懿点点头,瞟了一眼几乎已经看不见的孔明灯,打断了他的话,说道:“我刚才就想到了,可以把孔明灯换成布料和皮料混合材料的,用煤炭作燃料,就可以带人升上天空。” “你说什么?”赵构的大脑有些短路,刚刚还泪眼朦胧,自已正准备安慰她呢,她却已经调整好情绪转而把心思放到这方面了。 这个脑回路有点不合情理啊! “我说,可以用超大型的孔明灯,把人带上天!” “不是,我的意思是,你这个情绪跨度有点大,是怎么做到的?” “好好活着,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不是吗?” “嗯,你说的没错。”这话正说到赵构的心里去了,好好活着,把余生过的更加精彩,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刚才,你是说想做热气球?” 现在,轮到邢秉懿惊讶了,热气球,他竟然知道热气球? 这可不仅仅是个名称的问题,为什么热气可以使热气球升空? 热气球的原理是热胀冷缩。 燃烧加热的空气由气球下部的端口喷入气球,当空气受热膨胀后,相对与外部冷空气具有更低的密度,比重变轻而向上升起,使气球可以带着人一同升空。 她自已是理科出身,对这个原理熟到不能再熟的程度了,可是,为什么赵构竟然也知道这个? 赵构望着满脸惊讶的邢秉懿,得意洋洋地说道:“哼(hēng),我知道的事情,多着呢。” 那神情、那口气,与邢秉懿当初一般无二。 邢秉懿有些不确定地问道:“你,你还知道什么?” 赵构玩味地看着她,一字一顿地说道:“我,还,知,道,隐,形,的,翅,膀……” “这首歌的原唱,是张韶涵!” 邢秉懿此时的表情,比赵构当初更加复杂、更加震惊,她的手指颤抖着指着赵构:“你,你,你,也是……” 赵构瞥了一眼周遭的侍卫、太监和宫女,打断了她的话:“回屋去吧。” 邢秉懿四下打量了一下,心下了然,便闭上嘴,任由赵构拉着她的小手,回了寝宫。 两人一宿没睡。 不是赵构不想睡,是邢秉懿不让他睡,缠着他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 从记事的时候开始,一直说到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把那些两人都知道的事儿,整个捋了一遍。 早朝的时候,赵构实在睁不开眼,便让值夜的高俊通知朝臣散朝,该干嘛干嘛去。 两人一直睡到中午,肚子饿得咕咕叫,便让御膳房做了些吃食来。 “头蒙蒙的,跟喝了油似的难受。”邢秉懿抚着额头说道。 “活该,谁让你一直巴巴地说个不停?”赵构苦笑道:“自已要当夜猫子,还不让我睡,我这可是头一回翘班啊!” “谁让你早知道真相了,偏不说出来?” “我还郁闷呢,心想着穿越过来了,整个宋代的美女当皇后,多好啊!没想到还是个出口转内销的假冒伪劣产品!” “切,你不也一样?也不是原装货好吧!” …… 来历弄清楚了之后,两人突然之间便象回到了后世,言语之间尽是久违了的后世名词,感觉极为亲切。 有个能这样说话的人,还是夫妻,真是件美妙的事情! 两人的心情,一直持续到汪若海求见的时候。 能让汪若海急着到宫里找赵构汇报,肯定是不得了的大事,赵构心中有种很不祥的预感。 真出大事了! 岳飞在燕山勘察地形时,遇到山虎,战马受惊,一干将士走散,岳飞失踪了! 岳飞失踪!这个消息简直就象晴天霹雳,直劈得赵构一阵头晕眼花,差点栽倒! 这还只是第一个消息! 第二个消息,宗泽正在回朝途中,是因为身体不适,背后长了个脓疮,近一个月了也不见好转。 这更是个坏得不能再坏的消息! 赵构知道,原历史中,这个脓疮,在大半年后,要了宗泽的命! 这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同时出事,真是要命啊! “飞鸽传书,令燕京府兵马倾巢出动,就算把整个燕山翻过来,也得找到岳飞!” “官家,燕京的百姓都已经自发上山搜寻了!” “哦,把情报司的人也派去,务必,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回官家,情报司的人也已经出发了!” “好吧,继续寻找,不找到下落,一刻也不能停止!” 赵构感觉整个脑子都要炸了似的,完全没有了以往的冷静:“还有,命太医局所有太医前往迎接宗泽,尽早与其汇合,进行会诊,务必确定最佳治疗方案,不容有失!” “官家,太医各有所长,只需数名精通疽、疮、外伤的太医去就行了,别的去了用处也不大,何况,宫中也不能没有太医留守。”汪若海建议道。 赵构却摇头,固执地说道:“全都派去,传我口谕:治不好宗泽,他们也不用回来了!” 汪若海心头一震,深刻地体会到了赵构的心意,连忙应道:“是,臣这就去安排!” 脓疮,严格地来说,即便在宋朝,死亡率也不是很高,但一旦久治不愈,则必死无疑! 赵构要尽最大努力救治宗泽,决不能因为一个背疽,要了他的老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