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三线_第一百零八章 杜小飞的那些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八章 杜小飞的那些事 (第1/2页)

    这么多年过去了,家属区中央大道两边的水杉树,这么多年长得有桶口粗了,树尖已经蹿过楼顶了。

    小飞也像路边的小树一样长粗了,长壮了,脸上有了青春痘,唇和下巴上有胡须了。

    三机厂杜月旺的车间里有个青工,是坝子上的人。

    这坝子上的人指的是省城平地上的农村人,都叫他唐二娃。

    唐二娃每次回家都要带点土特产给杜月旺,大多是菜油、腊rou什么的。

    唐二娃是隔壁黄金龙爸爸的徒弟。唐二娃是个练家子,祖传有几套拳法,还会气功。

    黄家三兄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暗地里拜他为师,学了皮毛,经常在小飞跟前显白。

    唐二娃经常到杜月旺家,和小飞混得比较熟,也教了小飞几下所谓的绝招。

    开始小飞也叫他唐二娃,后杜月旺叫他改口叫唐二哥。

    小飞就奇怪,黄家三兄弟,脸上都不长青春痘,为什么自己要长呢这唐二娃,比自己大不了多少,也没见长青春痘。

    小飞问唐二娃为什么脸上不长青春痘。唐二娃就逗小飞,说小飞脸上长的是青春籽,壮疙瘩,是火气旺,身体好,sao劲大的表现。

    小飞有胡须了,也学唐二娃,用两枚硬币合起来夹扯胡子,一扯一咧嘴,就像和谁在做怪相。

    最讨厌的是脸上时不时地要冒出青春痘来,不听指挥,毫无规律,有时候青春痘起哄,一发一大片。

    青春痘名声不好,长在脸上的确不好看。

    为了整治这些不请自来的家伙,小飞用针对着青春痘的小白点刺,对着镜子挤,连血带浓喷到镜子上。

    小姨银桂来家看见,说脸部的三角区引起发炎要感染脑部,有可能发展成脑膜炎,治不好就死人,治好了也是傻子。

    这把小飞吓到了,不敢动脸上不请自来的小疙瘩了,找到上清丸医生,开了上清丸,虽然吃得小飞跑肚拉稀,还果真有效,sao粒头减少了。

    小飞的夹窝和小腹最下面也长出了黑毛,很茂盛的样子,不次于头发眉毛,不一样的是弯弯曲曲,没有头发那样笔直。

    好在这部位的毛长到一定的长度就不长了,否则下面还要梳辫子,要不就得和上面一样,长到一定程度得到理发店去剪掉。

    长大了,小飞对打鸟捉鱼不感兴趣了,都转移到对女孩子的绝对兴趣上去了。

    小飞和铜分厂的侯爱东在老街上经常打照面,两个单位的学校搞过乒乓球比赛也对过阵,在县少年乒乓球集训队分在一个组。

    那天早训,到街上跑步,没一会就没有了队形。

    侯爱东在前面跑,“红宝书”从裤兜里掉出来,望着落下一段距离地上的红宝书站着喘气。

    小飞从后面跑上来,捡起红宝书递给他,两个人对笑了一下又继续跟着队伍跑,这之后俩人成了好朋友。

    侯爱东和小飞发现集训队住处的厕所里,有许多沾血草纸条,血糊糊的,恶心恐怖。

    一起集训的男孩子把那叫“红剑光”。

    侯爱东和小飞看见红剑光大为不解,以为是发生了什么血案。一度侯爱东和小飞商讨这事要不要向集训队教练反应汇报。

    过了几年,侯爱东长大了,也知道他们当时集训住的是县里女子师范学校,放暑假空出来的女生宿舍,有红剑光的厕所也是暂时改作集训队男生用的。

    没有得到正面的知识引导,倒是听那些“坏小子”可笑而神秘得不得了的议论,加上自己不断的揣摩,侯爱东才渐渐知道那是怎么回事。

    侯爱东和杜小飞感觉当时幼稚可笑,还好,幸亏没张杨此事,没向教练反应,否则别人把这当天大的笑话。

    县城所在地是大平原了,县城里来集训队的学生都说小飞他们是从山旮旮里来的,是夹皮沟里的人。

    互贬,他们就按省城人的叫法,把县份上的人叫“县老表”。

    当然这是背后说县城的人是县老表,这是在县城地界,人家要硬气点,当面这样叫就得打架。

    小飞这才明白,自己既不属于城市,也不是农村,是属于山里的人。

    老家是上海人,这不管用,你户口在哪就是哪的人。

    别以为你叽叽歪歪能说上海话叫不得了。

    人家不叫你是上海人,挑难听的叫,叫上海鸭儿。

    暑假集训一结束,小飞和侯爱东又回到那老山沟沟。

    这厂里生孩子,基本上都是银桂给接生的。周边农村家里生孩子,都不请接生婆了,好多也请银桂去接生。

    厂里人尽给送些个毛选、像章之类的东西,这么多年下来,银桂家的像章都有两大抽屉了,毛选摞得快到天花板了。

    还是农民兄弟姐妹讲实惠,送的都是腊rou、公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