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阿拉上海宁 (第1/2页)
铜分厂职工医院有个胡医生是上海人,他家有一个老式收音机,一家人像宝贝一样对待。 外人不能轻易触摸不说,家里的小孩子认为外人免费听他家的收音机,他家就吃亏了。 听收音机的时候把门关着,声音尽量放小声。 那收音机放在书桌正中间,收音机上盖红布,就像原来新娘出嫁头上绣了花边的红盖头。 以前这东西是个贵重物件,厂里没几家有,小孩都羡慕得不得了。 这两年厂里也有些人家陆续买了收音机,有收音机的人家多了起来。 侯家三个哥哥知道父亲最喜欢侯爱青,就撺掇侯爱青闹着买收音机。 侯家老爸也早有此心,攒够钱,侯家老妈托到省城出差的人买了上海造的红灯牌收音机。 上海产的红灯牌收音机上面绿色的猫眼显示灯,随着音量的高低像扑了蛾子的翅膀不停地呼扇。 侯爱青听不懂收音机里说的什么,看这显示灯非常有意思,目不转睛地盯着猫眼显示灯看。 她发现显示灯是随收音机里的音量和节奏而变化,感觉这非常有意思。 侯爱青从大声到小声叫唤了几遍,看显示灯是否也随她的声音大小而变化。 看她幼稚的行为,一家人都笑她。 侯家姥姥说这叫戏匣子,她娘家解放前就有这东西,不是什么稀罕物件。 只是这上面呼呼扇扇的灯有些稀奇,原来的戏匣子上面可没这玩意。 侯家姥姥前面看,又到收音机后面看,没搞明白是这么回事。 侯爱青第一天守着收音机看那猫眼显示灯,居然看到趴桌上睡着了。 小孩子的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收音机鼓捣几天就没啥兴趣了。 侯爱泽认为上海是个很了不起的地方,居然能生产出这么神奇的东西,小盒子里面好像装下了全世界。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千军万马在里面又唱又闹,还可以叮咣打枪放炮,最高指示立马可以从北京传到天涯海角。 铜分厂只有屈指可数那么几个上海人,他们的穿着打扮、举止言谈、行为习惯好像要比厂里一般人不一样,厂里人好像都要把他们高看一眼。 侯家老妈所在的厂职工医院分来一个上海的女大学生。 这上海来的女大学生漂亮又时髦,她的铝饭盒上竟然铭刻有她的名字。 侯爱泽和大野亲自看过她的饭盒子,摸过那上面的字,觉得不可思议,那字是怎么弄上去的,还弄得那么规整凸凹雅致。 这个上海来的女大学生,每次回上海探亲,回来都要帮熟人代买些小东西。 有上海产的化学梳子、包了红色塑料边的小园镜子、彩色塑料发夹、花花绿绿糖纸包的水果糖等等。 那一年她探亲回来,送给侯家老爸一个上海造的,上面画着彩色小洋人的“鸡啄米”打火机。 这些东西样样精美别致,侯爱泽感觉上海人都不是一般化的人。 而今居然有上海的工厂搬到这山沟沟里来,侯爱泽感觉这太稀奇,太不可思议了! …… 尤大、侯爱泽、铁成钢等一行八人考察了河坝里筛沙的情况。 一片铁丝筛网,钉在一米来宽一米五长的木框上面。 钉了筛网的木框斜立,用木方撑着,铲一铲连沙石,往筛子上一撒。 沙子落到筛子后面,石子滚落到筛子前面。 滚落在筛子前面的石子还可以过几道不同孔径的筛,又分出大小不等的豆石和瓜米石。 铁成刚听他家邻居说小粒径的瓜米石价钱最高。 考察完毕,觉得这是个挣钱的好路子,大家决定加入到这挣钱的行当中去。 老街上的供销社有卖铁丝筛网。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英雄豪杰离了钱也办不了事。 目前几个人遇到最大的难题是没有买筛子的钱。 既然尤大他爸在厂里是资格最老,级别最高之一的人,家里的老窖(存款)肯定不少。 尤大是家里的独子,据此大家都认为尤大也应该很有钱。 尤大有爱支配人的习惯,啥事都非得要他主导,恬不知耻地说自己有组织能力,有领导才能。 这些事只有交他办才能办好,别人办这事,他非得给搅了不可。 大家商量妥当,筹钱买家什的事就有尤大cao办。 大家分手回家,吃了午饭就分头行动,准备明天开工。 侯爱泽一个人沿玉水河河滩上的车辙路往上走,抄近路回家,顺便看看河滩上的沙棘果能不弄点吃吃。 想着沙棘果一个个像袖珍小红苹果的可爱样,想起那味腮帮子就酸溜溜想流口水。 快到玉水河大桥的时候,碰见侯爱青、尤丽霞和尤丽红割完兔子草往回走。 每个人都背了个小背筐,手里拿着半月形的小镰刀。 见到侯爱泽,三人说要解手,放下背筐、镰刀叫侯爱泽守着,好像那兔子草是什么谁见谁都要偷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