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三线_第十五章 饿了糠都甜 饱了rou也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饿了糠都甜 饱了rou也嫌 (第2/2页)

被人看见,悄悄把鱼给熊家送去。

    还吩咐侯爱泽嘴巴甜点,脸上要做出笑容来,叫熊家母阿姨。

    侯爱泽还是不愿意,侯家老妈叫侯爱泽拎了装鱼的口袋,推搡着和侯爱泽一起去了熊司令家。

    到了熊司令家,把口袋里的那条大鱼叫熊家母拿盆子装了,她高兴不得了,说好长时间没见过这么大的鱼了,老二和老三也好长时间没有吃鱼rou。

    熊家母和侯家老妈聊得热络。

    熊老大和熊老二就奇怪,侯爱泽如何在猴子岩下面大洄水凼拣到这么大的鱼。

    侯爱泽讲了去猴子岩下面的大洄水凼钓鱼,没想到民兵训练,迫击炮打进大洄水溏,炸死好多鱼。

    他运气好,捞了许多鱼回来。

    还说去之前来找过熊老大,他不在家,还拿了他家墙上的草帽子,走的时候那草帽子忘记拿了,有空拣回来还给他。

    熊家两兄弟对侯爱泽说的那破草帽不感兴趣,询问那还有鱼没有。

    侯爱泽说,民兵今天又有几颗炮弹落到猴子岩下面的大洄水凼里,原来的鱼还没拣完,估计今天又有鱼被炸死。

    熊家两兄弟,没心思听侯爱泽絮叨,拿了家里背米用的“夹背筐”,风急火燎地出门走了。

    侯爱泽知道他俩也奔猴子岩下面的大水洄凼拣鱼去了。

    收了送的鱼,临走熊家母舀给侯爱泽老妈一小瓷碗猪油,说做鱼少了油水压不住腥味,猪油比菜油强,油加得重,吃着香。

    剐了鱼肚子,抠出鱼鳔,抠去鱼鳃,剪掉鱼尾鱼鳍。

    学别人家把鱼尾按大小,一个个贴门后。

    烧了柴火灶,姥姥舍不得多放菜油,用筷子在油瓶子里蘸了油往锅里抹,嗞溜溜只见青烟,闻到油烟味,不见了油影子。

    侯家老妈拿熊家母给的猪油,舀了一大块放锅里,侯家姥姥唠叨叫省着点放。

    放了盐、姜片、花椒、大料在锅里炒一会,倒水进锅哔哔啦啦爆响。

    水开一会,香料味出来后,把鱼放进锅里,炖了一大锅。

    侯爱东吃得最多,吃“丁”着了,积食不消化,肚子痛,折腾一晚上没睡好,打嗝放屁有鱼腥味,出汗也有鱼腥味,还被鱼刺卡了喉咙,埋怨侯爱泽。

    侯爱泽说他穷劳饿瞎,死吃乱胀,不该怪他,要怪就该怪自己。

    姥姥讥讽侯爱东:吃得慌咽得忙,伤了胃口害了肠,胀死总比饿死强。

    从那以后侯爱东一辈子都不吃鱼了,看见鱼就恶心,那次被鱼刺卡了,食道就像有什么东西在里面卡着似的,吃硬点的东西就不舒服。

    第二天,把熊家母给猪油的碗洗干净,姥姥拿那碗转圈看,说这碗是“金边细瓷碗”,这在解放前地主家才趁这种碗。

    侯家老妈把那金边细瓷碗递给侯爱泽,说吃了人家的猪油,也不能把碗给人家吃了,叫侯爱泽还碗别忘了谢人家。

    侯爱泽拿了那金边细瓷碗,学耍杂技的,用手指顶碗转圈。

    侯家老妈叫他别调皮,小心把人家的碗给打了。

    侯爱泽听老妈唠叨,笑笑,又把碗往上抛,落下来用手接住,有意和他妈顽皮。

    以前侯家有个特殊的碗,这碗的形状还有点像一个大茶盅。

    这碗异常厚实,掂着很重,乳白色半透明,材质好像坚韧的玉石。

    家里把它当碓窝,擀面棒挡杵,专门用来捣蒜,捣花椒。这碗硬实,还有韧性,使劲捣都没事,几次掉地上都没摔坏。

    侯爱泽好奇,想试一试这碗有多结实,捣花椒的时候用大劲捣,没承想给捣成两半。

    侯家老爸回来知道不干了,抓侯爱泽要揍他。

    大人胳臂腿长,但不如小孩子腿脚灵便,只要当时没被大人擒住,小孩子跑掉,大人就很难再抓到。

    当地有一句调皮的话:“捡来的娃儿拿脚踢!”

    这意思就说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大人打了不心痛;自己亲生的孩子舍不得打,只要没干特别离谱的事,过后也就嘴上教训罢了。

    被侯爱泽捣坏的这特殊的大茶盅,是侯家老爸来内地时,以前的朝鲜族战友送给他,从东北带来的,被侯爱泽捣成两半,实在心痛。

    到老街找锔匠把破成两半的大茶盅锔好,用来捣蒜是不可能了,只有放灶台上当盐罐子用了。

    侯家人一提起这事就说侯爱泽是败家子。

    侯爱东和侯爱彪看见侯爱泽拿着熊家的碗耍花样,又想起以前侯爱泽把那大茶盅捣两半的事,见老妈警告他还不听,知道他这回弄家来这么多鱼,自以为了不起,居功自傲,嘚瑟。

    看他不顺眼,两兄弟也就跟着老妈斥责他。

    侯爱泽把熊家的金边细瓷碗拿在手,不玩花样了,心里不满当弟弟的斥责他,冷笑说:

    “鸡窝里伸出鸭嘴了?管你俩啥事,一边呆着去!”

    侯爱泽来到熊家,看到熊家两兄弟昨天到那猴子岩下面的洄水凼也拣了几条鱼,可都没有侯爱泽给他家的那条大。

    侯家没吃完的几条鱼都拿盐腌了,晾成腊鱼干。

    熊家两兄弟也把捡来的几条鱼腌了晾成腊鱼干,白天晾晚上收,比干其他的活都勤快,这和侯爱泽一样——炫耀有能耐。

    熊家两兄弟笑话侯爱泽家不会剖鱼,从肚子上刮开,这样背上的rou厚不易于晾干不说,挂出来还不好看。

    熊家刮鱼是从鱼背上刮开,腌了之后还用小竹片撑开,这样既然好看又容易晾干。

    侯爱泽得渔获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厂里的大人小孩都知道了,连螣纹矿和老街上的人,以及附近的农民都知道了。

    好些人都拿手榴弹、手雷、炸药到猴子岩附近几个深水凼去炸鱼。

    开始还有渔获,后来丢再多的炸药也不炸不出一根鱼毛了。

    更严重的是有炸鱼的人被炸死——从水里炸到岸上,肠子都炸出来了,有人看见,肠子是花花的。

    又有一个叫高某航的,比侯爱泽高一年级的学生,在猴子岩下面那个大洄水凼附近河里游泳被淹死。

    谣传那洄水凼里有水鬼,炸鱼激怒了水鬼,索人命来了。

    侯爱泽胆小,再也不敢到那去了,改到下游鸭子江的钢丝桥附近钓鱼了,但这些河段也被炸药雷管炸过了无数遍,渔获甚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