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一步登天,地狱咫尺(上) (第1/2页)
本以为菜刀的离去,是我们少年时代嘎然而止的句点。然而奇怪的事情总是接二连三的发生。还有句俗话是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从不迷信神鬼的我,在一些难以解释的事实面前,青色的阳光和弹珠,奇怪的耳鸣,围绕那天出现的死亡,不得不说,其中的因缘道理,不那么简单。 就像他的离去。 什么都没说,他就永远地走了。据说事发现场惨不忍睹。在蔡刀走掉以后,那年春节,我和苏信在家里整天打《怪物猎人》,在砍到蓝龙的时候,老爸说,你不是喜欢拍照吗?安排你到电视台实习体验。我不情不愿地跟着电视台师傅虞姐去了外景,正巧却没有看到那个惨状。过后想想,没看见恐怕算是一件好事。尽管我看见过许多更惨的情形,而且件件都不尽相同,依然可以想像,那辆高速飞驰的本田摩托与卡车排成的车墙相撞的后果。 高刚是我为数不多的苏信圈之外的弄堂朋友。 清明时节,我去了他的墓地,他的墓地离菜刀的很近,只是如今年纪不大的我,要探视的人倒越来越多,似乎我的童年都聚集到了这个地方。和鼓手携着海风,离开蔡小刀简单的墓碑,鼓手就突然拥抱了我。 她颤抖的身体随风飘零,像失去了魂魄一样。 一袭黑衣的鼓手随我来到高刚的墓碑前。鼓手并不认识高刚,甚至整个庆元里,认识高刚的人也不多。 如今他无需漂泊,无需冒险,大概是他二十五年来难得能够这样平静,当然也很是孤独,安睡在这滨海公墓。公墓是一个靠近杭州湾并且绿草茵茵树木成林可以卧听海涛声的幽静去处。 之前,我不知道他曾经给家人留下过怎么样的意愿,让他永久地聆听他家乡没有的海声,让深蓝色海面上的白色鸥鸟在他灵魂的上空翱翔,仿佛希冀会有一只矫健的海鸟,携带着他的灵魂,继续朝着他的理想飞行。 站在他的墓前,凝视着墓碑上他年轻英俊的瓷像,心中一阵阵泛起苦涩的滋味,泪终于还是情不自禁地从脸颊上滑落下来,悄然无声地滑入墓前淹没脚髁的青草丛里。 我默默地说,你这次是魂归梦境了,是吧?我不知道该怎样描述你的梦境,但是我知道,从某种角度讲,你还是幸福了。因为,你生命蓦然走向终结点的时候,上天就那么巧地安排你在你自己始终的梦想上面。相不相信,不是什么人都能有这样的归宿的,没有。 似乎他的离去有过先兆,这些天我一直翻来倒去地回忆着,这个先兆是第六感在一个月前的一个雨天感觉到的,还是半个月前一个深夜梦见的。那个雨天,是那样的零落散漫,不仔细想还串联不起来,也不晓得从什么地方讲起比较合理。反正那天的气候跟前些天的气候很相似,倏忽竟闷热潮湿如梅子熟了的时节。 人忽然疲乏到瘫软。慵懒地歪在钢丝床上,眼睛斜睨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丝,心情说不清是沮丧还是焦躁。在床上折腾了老半天。刚迷迷糊糊困到苏州,就听到电话铃声焦急地响了起来。不是“弄底人家”的老板娘特为打来电话,催促我去吃饭,我都不晓得现在已经是晚上七点多钟。 撑着雨伞,晃晃悠悠往小饭店去,很被弄堂路畔高高矮矮绿树上面悬挂并且连绵不断滴落下来的晶莹剔透的雨珠吸引。虽然,季节已经走进初夏,但是,偶或有几滴雨珠掉进后脖颈,仍旧能感到一丝丝凉意透过皮肤,往心里面钻。 刚出弄堂的铸铁大门,正想向右转,忽听马路对面有人喊。抬了一下伞,只见他正光着头猛跑过来。就在他跑过来的一刹那,我记得雨突然下的很急骤,雨滴黄豆一般的洒下来,浇得他浑身上下没有一处干爽地方,长长的头发丧失了平日里的飘逸,湿漉漉耷在额前贴在脸颊上面,就跟从头顶挂下来黑漆,样子怪怪的。可是,他的脸上却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缘于他那样的笑容,周遭的昏暗竟也一下子好像豁亮了不少。 跟我一样,高刚也是从外埠搬来青镇的,从广济寺对面的一片私房,再到庆元里。所不同的是,我妈老家本来就是青镇,而他是像那些海鸟一样,随风漂来。没人知道高刚的老家到底是江西还是安徽,大概其实有个满复古的词叫“盲流”蛮适合他。认识高刚从《灌篮高手》开始,灌篮高手在中国首播的那年,弄堂口突然多出了一个经常拍着皮球的外来阿哥。后来这个人就成了我们就在球场上的大哥:这一点是苏信也默认的。他跟我讲过,大概在十六七岁,自己就像三井寿一样,冲出家这个樊笼,朝向心中的理想歪歪斜斜地投出了一球。 我说,许多离家出走的孩子,都埋怨家庭对自己理想的不理解,难道真的大人都那么自以为是,那么不可理喻?他沉思了片刻,摇了摇头,应该不完全是那样的,至少我不是。我们相识之后,他是绝少谈起他的家庭,至今,我仍然不太清楚,他的漂泊生活以外的情况。 他贸然走出家门以后,先一年,漂在京城;后六年,漂在北海。讲到北漂南漂的生活的景状,他老老实实地承认,是的,生活十分落拓。在最最穷困潦倒的时候,甚至在街头卖过唱,拾过矿泉水瓶子,一天只吃一顿饭,说是一顿饭,其实就是一个馒头;因为付不起房租,被房东赶出出租屋,只能在街心公园的长椅苦熬。但是就是心中的那个梦想,他每天晚上都能看到,伸手就能触碰的巨星梦。 然而,一年多的接触,尽管不是长相厮混,可至少半个月左右总要碰个头,吃个饭,所以,我敢说,他的性格中仿佛有着与生俱来的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