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34章 飞天 (第1/1页)
众人商议之下,都赞同吴三桂的主意,现在非常时期,如果丢失了遵化城,东虏便能一路畅通杀到紫禁城,在座各位十有八九只怕会掉脑袋。 张鸿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信任张安德,白白损失了勇将曹变蛟,还有五千晋军。 想着亏败垂成,往日里对张鸿功的歌功颂德变成了骂声一片,想来事后的飞奏中,张鸿初的罪责定然不会轻。 将责任推给张鸿初,在座的官员便没有了错误,华夏自古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就是山西巡抚耿如杞,也只是叹息了几声,不再说话。 “报……” 城头上的心腹头目前来飞报。 “张总兵已到城门……” 众人一惊,没料到他不曾陷入敌手,竟然跑了回来。 开不开城门? 这是个大问题。 好歹是一镇总兵,大家心中还有些压力,如果见死不救,会不会寒了城中将士的心? 没有人说话,大室内静可落针,只有香炉中的青烟,袅袅升起。 “吴三桂是怎么做的?” 徐泽的声音响了起来,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想起北城门已经交给了武状元把守。 这事跟自己无关呢?挡箭之人,徐大人已经找好。 此刻,所有人对徐泽的感激,犹如淘淘江水…… “禀各位大人,吴爷不但不开城门,还下令放箭,将溃兵当场射翻了一大批。” 闻言大家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位武状元,比他父亲吴襄狠多了,当真是虎父无犬子,杀伐决断,敢做敢当。 “后来呢?” 王元雅心忖这样最好,虽然没有了五千人马,但是不怕被东虏趁机抢城,总的来说是一件好事。 现在,所有人将守城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义勇大社的身上,李信、曹变蛟的种种闪光行为,让这些官员们增加了不少信心。 可惜曹变蛟已经阵亡了,少了一大助力。 不过,还有武状元吴三桂! 一念及此,大家提起的心又慢慢放了下来。 “张总兵见叫不开城门,身后追兵又近,无可奈何之下,绕南城而走,不知所踪。” 听罢大堂上又是一阵唏嘘声,不知道是为张鸿功惋惜,还是为他担心。 只要张鸿初不死,他身上的罪便是最重的,在座各位都能轻松不少。 “李信听令!” 王元雅终于下了决心,“现在开始,本抚许你守城之责,愿你和徐知县、吴三桂一起,坚守遵化,务必不让一名虏兵进城。” 这个时侯提拔李信,没有引起一丝反弹,大家看着这位英俊、沉稳的公子,只觉得是愈加的顺眼,频频点头以示亲热之意。 耿如杞在场中与王元雅平级,也知道王、李两家是旧交,此时也出声说道:“有人污告李家通阉一事,本抚也有所耳闻,清者自清,信公子这番作为,咱们都看在眼中,往日龌蹉不必多虑,只要信公子倾力而为,公道自在人心!” “谢各位大人。” 李信闻言只觉得鼻子一酸,差点掉下泪来。 自己看看就快要身陷大牢,那些仇家既然对二弟下手,自然也不会放过自己这位李家家主。 不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竟雄的谋划,自己只要打好遵化这一场,便能从阉党一举成为抗虏英雄! 种种的担心,未知的前途,都将化成一条金光大道! “竟雄,大恩不言谢,信必不负你!” 此时他的心中,翻江倒海,全是对李自成的感激! 这时吴三桂一名家丁进入大堂,磕首说道。 “各位大人,吴统领让小人来报,东虏大军已经重新围城,正在整顿兵马,估计天亮后便会发动猛攻,统领让大人们放心,只要他有一口气在,东虏必将无功而返。” 听完吴三桂派人送来的誓言,县衙内顿时响起一阵阵的赞美声,不少人在腹中暗暗念道。 “万一这位吴三桂没气了,自己又该何去何从呢?‘ 平时里看上去庄来肃穆的衙门,在很多人眼中,变成了冰冷的铁笼,一旦城门失守,大伙便都成了笼中的小鸟,再也无法回到天空,呼吸自由的空气。 李信将一众人的脸色看在眼中,先不动声色,详细讲述自己守城之策,将思路一一道明。 没有了张鸿功,堂上的官员没了主心骨,都将系在张总兵身上的心思转到了李信身上。 “信公子雄才大略,定然比张总兵历害很多。” “笑谈间,强虏灰飞烟灭,说的就是信公子啊!” “明年春天咱们牵黄打猎之时,不会忘掉信公子的恩情。” 见火侯已经差不多了,李信欲语又止,张了几次嘴,却没有说出一个字来。 徐泽看在眼中,知道他有事,但又有顾虑,于是笑道:“伯言有话不妨直说,咱们现在可是共舟共济呢。” 大家不再说话,将眼神看向了李信。 鼓了鼓勇气,李信轻轻说道。 “旭日钱庄为防万一,制造出一种热气球,可以从城内飞到灵鹫锦苑,只是这价格并不便宜,听说只收银两,不用黄钱……” 话音未落,大堂中众人眼睛已经发亮。 飞! 这是什么概念? 飞就是东虏人的钢刀和长箭,都不能触及的距离。 飞! 安全便有了保障。 还有比这个更加诱人的吗? 堂中的商谈很快告一段落,众位官员称赞了李信几句,又关心了几句,最后体贴了几句,各自寻了一个由头,只说天快亮了,要回府安排一下防守事务,陆续告辞而去。 李信见王、耿两位巡抚和徐县令留在最后,也不卖关子,轻声说道:“城内情况复杂,明日信还要破掉东虏的城洞,无法镇守城中,为防万一,三位大人…… 王元雅摇了摇头,看向耿如杞,“本抚决心驻守衙门,耿大人不如上鹫峰山指挥?” 耿如杞抚须一笑,“咱们都是一把老骨头了,为国何惜此身,不过徐大人的家眷在城中十分不便,学生认为,她们应该离开。” 徐泽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也咬牙没让家眷撤离,此时见两位巡抚如此说话,想着自己只有小小这一个骨血,将眼光看着李信。 “伯言,就让小小他们上鹫峰山,学生追随两位大人,生死不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