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五十六章 处置汪氏 (第2/2页)
些战战兢兢。 “诶,什么贱不贱的,七八年前,我也不过就是一个乡野毛孩罢了。” 张妤在一旁劝道:“万事养伤为先,你们就不必推辞了。” 两人这才受宠若惊地答应了下来。 刘赫看着**,说道:“好了,其余事情你自行安排便是。” “下官遵命。” 刘赫带着张妤和这店主夫妻,穿过这层层人群,刚走出几步,周围忽然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 “大将军!大将军!大将军!” 所有周围的百姓,都发自内心为刘赫而喝彩。 在一队人马的护送下,刘赫四人终于回到了大将军府。 “主公,您终于回来了,您这次可太过冒险了。” 他刚一进府,荀彧和崔钧就一脸焦急得迎了过来。 “哦?文若和州平已经知道了?” 崔钧说道:“嗨,我二人也是刚刚从**派来的手下口中得知。刚想带府中护卫去接应,主公就自己回来了。”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哪里还需要什么接应。” 刘赫全部在乎。 “话虽如此,不过主公身系社稷安危,不可如此莽撞。” 荀彧语气有些严肃地说道。 刘赫见他脸色郑重,也只得答应。 “好好好,我以后小心便是。对了,去传太医过来,这位是那粽子店的老板,被汪元手下打伤了,需要在府中调养一些时日。” 崔钧看了他夫妻俩一眼。 “喏,属下这就去传。” “妾身去为他二人安排厢房。” 张妤说了一声,便独自走开了。 “不知二位以后打算如何谋生?” 宁濂和王珊对视一眼之后,宁濂有些紧张地说道:“小人父母便是做庖厨,小人自幼学习,也实在不会其他手艺,只能继续开那粽子店。” “你们那粽子,确属精品,不过终究单薄了一些。你二人可还会做别的?” “回大将军,小人擅于烹饪菜肴,这各类糕点,乃是我夫人所长。只是小人本钱不够,开不起饭店酒楼,故此才开了这个粽子店,原想等赚了一些钱,再开始做其他糕点,只是没想到……” 这时一旁的崔钧笑了起来。 “哈哈,汪府的十万钱马上便会送到大将军府,有了这十万钱,要在北城开一家像样的酒楼虽然不容易,可是在南城却是绰绰有余了。” 夫妻二人也很是欣喜。 “此事多亏大将军相助,我夫妻无以为报。” “好了好了,这事不必挂在嘴边了。你二人先下去休息,开店事宜等养好了伤势再说不迟。” 夫妻俩在府中几个下人的带领下,一脸忐忑地退了出去。 见二人走远之后,荀彧开口道:“主公今日之事,真乃上天相助。那汪元犯下如此重罪,主公没有灭他全族,已属仁慈,谅陈纪等人断然是无话可说。” “不知主公准备让何人接替太仓令和光禄大夫之位?”崔钧追问道。 “我记得王司徒有一长子,今为侍中,还有一次子,刚刚二十一岁,此人可有功名在身?” 崔钧回道:“那次子名为王景,字德美,在王司徒于豫州刺史任上时,被举为一县令,董卓暴乱之后,王司徒举家返京,便赋闲在家。” “嗯,既如此,便令他为光禄大夫吧。” 刘赫这么做,也有拉拢太原王氏之意。 如今王允是太原王氏的领头之人,他倾向于自己,并不代表整个王氏都如此,多拉拢一些王氏家族的年轻子弟,不是什么坏事。自己拉拢一批世家,让他们的政治利益与自己绑在一架马车上,他们自然就会为了家族的利益,而去和那些反对自己的其他世家明争暗斗。 崔钧和荀彧显然对此也十分认同。 “主公明鉴,这王景学识才能,虽然不算出众,但出任一个区区属官,也算适当。既然如此,太仓令不如就举荐弘农杨氏的子弟出任吧?” “哦?文若有什么合适的人选么?” 荀彧摸着下巴想了想:“太尉杨公有二子,长子修,今年也不过十四岁,难以出仕。不过杨公尚有一女,已有二十岁,四年前嫁于卢植卢公的侄子,卢雍卢子和。这卢子和,乃是卢公长兄的遗腹子,与那**相似,自幼被卢公视为己出,严加调教。此人今年二十有六,忠义双全,文武兼备,才学不凡,曾做过县令、郡丞、郡尉。” “哦?此人我倒是不知,既然文若举荐,定是不错,那明日就表其为太仓令。” 举荐这一个人,就能同时结好弘农杨氏、范阳卢氏两大家族,刘赫自然是没什么异议。 就这样,三个人几句话之间,便将这两大职位的人选给定了下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