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 文央兵败,万千武者挑战杨辰! (第1/2页)
对杨辰的封赏是板上钉钉的。 这场仗之所以能硬生生拖到这个局面,杨辰和陆辰虹这支不起眼的残兵居功至伟,甚至说是头功也不为过! 而且整个过程细节,绝对会以很快的速度传遍天下,被人津津乐道。 但怎样封,封什么,由哪个派系的官员提出来,国君在以什么样的态度通过,这里面的门道就太多了。 国君当然是想把杨辰拉过来,变成自己的嫡系,这一仗也会成为他的英明之战! 所有人都会传颂,说国君在关键时刻顶住压力,乾纲独断作出正确的决策,会极大提升威望。 但靖云伯态度很暧昧,完全不提之前的一力主和行为,而是着重强调杨辰和付家的关系,付家又在自己的管辖下,这么大的功劳,他不可能不分一杯羹。 一时间,朝堂上吵成了一团。 但他们越是如此,消息传出去后,经过百姓的解读,就越是相当于在给杨辰做免费宣传。 顿时,整个京畿都在谈论,说杨辰功劳太大,甚至如何封赏都变成了难题。 民间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造神,对某个人物不断脑补出各种完美的形象,并且乐此不疲。 在同一时间,三水城上的陈琦和郭明,也在密切注意着金水台大营的一举一动。 出乎意料,金水台依旧营帐连绵,可以看到敌军定时出营巡逻,并没有撤兵的意思。 陈琦在城头望了半天,突然开口。 “敌军已经逃了,通知所有人备战,立刻出城追击!” 身后的几名亲随,闻言有些茫然。 怎么看出来的? 郭明扒着城头瞅了半天,然后点点头。 “没错,文央真是帅才,大批人马撤走,竟然一点动静都没有,厉害!” 紧跟着,郭明解释道。 “敌军已经断粮数日,之前屡次派出小股人马,劫掠附近的村庄,甚至连山上的野菜都挖走了,但依旧解决不了问题。” “可这支巡逻人马,精神不同于之前的萎靡,显然是饱餐战饭,这说明营中已经没多少人,剩下的粮草反而充足了。我仔细观察,这些人每次巡逻都要换衣甲换马,其实都是同一批人,故意给我们造成人手充足的错觉。” 众人听完,这才恍然大悟。 紧跟着,不久前才从国都支援来的一万禁军精锐,在陈琦的带领下,开城冲杀而来。 金水台大营宛如一个脆弱的泡泡,轻易就被他们戳破,缴获大量军备。 文央此人着实果决,直接壮士断腕,用这些作为代价,掩护己方撤离。 陈琦继续带人追赶,很快就见到敌军的撤离部队。 但他却突然下令放慢速度,只尾随sao扰,而不是一鼓作气冲杀过去。 他知道,文央擅长用兵,撤退过程中必然会留下后手,如果一股脑追袭,只会掉入陷阱。 果然,他们尾随sao扰了一段时间,才发现敌军的伏兵从两旁撤出,无功而返。 文央的大部队早已断粮,现在军兵们都是饿着肚子赶路,就算是精锐,也快扛不住了。 不但军兵战斗力下降,行军的严整度也不复之前,急于摆脱战局。 可赶路到一半,最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后方追兵没有落入陷阱,而前方又突然出现陈煜堵截。 局势彻底调转过来,两相夹击,金水台兵马大败! 这已经和双方人数无关了,金水台大军的士气已然低落到极点。 在付出了极大伤亡后,才狼狈地赶到了岱阳城,入城休整。 三水城一战,终于尘埃落定! 陈国不但奇迹般地守住城池,而且还硬生生将对方拖入了失败的泥潭! 敌军撤围,阖城居民陷入了狂欢! 突然之间从濒死的高压状态中走出来,很多百姓都有些茫然,狂喜之后又陷入了深深悲痛。 这次守城实在太惨烈,城中百姓活生生死了一半还多,青壮年几乎全灭,基本上每个家庭都失去了亲人,怎能不悲? 随之而来的,就是城内外的消息渠道彻底畅通,大量的战报和书信,雪花般涌入国都。 与此相伴,此战的具体情况和诸多细节,也纷纷传入京畿地区。 毕竟之前仅仅几封战报,只能讲述大概,无法完全描述此战的详细经过。 边境大败,是整个陈国的耻辱,而且让敌将文央一战成名,大家自然不太想提起。 但博山城一战,岱阳城一战,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