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驸马_第58章 赈灾方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8章 赈灾方略 (第1/1页)

    如今,见薛文誉的赔率这么高,他不禁动了铤而走险的心思。

    犹豫了半响,见薛文誉转身朝廊下走去,他左右看了一眼,悄悄跟了上去。

    那边的赌局,是故意在打他的脸呢,他自然不好去凑热闹。

    正好他有些内急,就找人问了一声,匆忙朝茅厕方向走去。

    “薛大人……留步。”

    这时,身后传来一个气喘吁吁的声音。

    回头看了一眼,身后是个长得像个弥勒佛的胖子官员。

    “你是?”

    胖子官员喘匀了气,讨好的笑道:“薛大人,下官姓黎名定,在光禄寺任职……”

    “有事?”

    “您不知道吗?那边开了盘口,都压您输呢!”

    “我知道啊。”薛文誉奇怪的看着对方。

    “这群人真是无耻,竟用这种方式侮辱薛大人,我倒是想力挺薛大人,奈何这囊中羞涩,不敢轻易下注……”

    说道这里,薛文誉顿时明白了,笑着问道:“明白了,你想铤而走险,捞笔大的,可是又觉得不安,所以想来探探底?”

    “额……薛大人果然慧眼如炬……”黎定讪笑道。

    “可以去试试,薛某胜算也不小!”薛文誉笑着转身。

    走出几步,薛文誉摸了摸袖子,又突然回头道:“黎兄,我有一事,还望代劳……”

    薛文誉回到庭院时,黎定已经下注完毕。

    众人有些诧异的盯着他,感觉这胖子是不是脑子抽了,竟迫不及待的来送银子,而且一送就是五十多两!

    黎定缩了缩脖子,惴惴道:“我是不是押错了,能换另一边么?”

    说着,他伸出手去,想将银票和银子都拿回来。

    “买定离手,哪能反悔!”

    众官员哪里能放过煮熟的鸭子,纷纷出言喝止。

    “我……”黎定欲哭无泪,伤心的走开了。

    等走到无人注意的角落,黎定和薛文誉会意一笑,又不着痕迹的移开了目光。

    “陛下驾到!”

    这时,院外突然响起一个尖利的声音。

    众人一惊,皇帝竟然亲临吏部,连忙整理仪容,前去迎接。

    等潘樾和吏部官员们到场,李徽才不徐不慢的进了吏部。

    “臣等恭迎圣上。”

    李徽环顾一周,抬手道:“众卿平身吧。”

    等众人起来,李徽看向潘樾等人,问道:“准备的怎么样了?”

    “启禀陛下,一切准备妥当,马上就可以开始了。”潘樾答道。

    李徽点点头,看向这些年轻官员,道:“此次灾情,朝廷极为重视,让尔等自荐,也是个难得的历练机会,还望用心对待!”

    “臣等谨记于心。”

    薛文誉混在人群里,心中却是好笑,要是李徽知道刚才这些人还在赌博,会不会气得当场吐血……

    考题早就拟好了,只是还要刊印在卷上,所以才等了这么久。

    此时,卷上墨迹已干,赵不同一声令下,众官员就在吏部会堂上当场作答。

    薛文誉拿到试卷,先看了看,前几道题目,大多和灾情相关。

    比如,如何安置灾民,如何防止灾民生变,如何以最佳方案支配灾粮、灾银等。

    这些题目,都是些常识,在场的官员基本都能答全。

    整张试卷,只有最后一题比较难。

    “请以此次灾情为例,详写一份赈灾方略!”

    薛文誉审完题后,觉得这就相当于语文考试的作文题。

    作为中文系高材生,薛文誉怎么会被区区作文难住?

    当下,他就提起笔来,在稿纸上打起了草稿。

    赈灾方略,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在场官员,都是进士出身,文采自然是有的。

    而且,在来吏部前,他们都做过些准备,历年赈灾的档案也早就研究过。

    所以,写一份赈灾方略,对众人来说,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难的,是如何在一二十份赈灾方略中脱颖而出!

    薛文誉的写法,自然就是冲着这个目标去的。

    这次考核,只有半个时辰。

    等薛文誉将方略誊写完后,时间还剩不少。

    一直等到未时,赵不同起身道:“时辰到了,封卷!”

    当下,堂中众官员纷纷起身,朝堂外行去。

    等人都走了,数名小吏拿着浆糊走进会堂,将卷子糊名,收起来递到赵不同手中。

    此时,李徽还未离开,他来的目的,潘樾等人自然知晓,无非是怕他们暗箱cao作,私自拙落了薛文誉。

    赵不同收起试卷,带着两位侍郎朝自己值房中走去。

    “陛下,臣已将卷子糊名,是否现在就阅卷?”

    李徽点头,道:“去吧,朕也有些期待,不知是否有能让朕眼前一亮的高论。”

    当下,赵不同就和两位侍郎开始阅卷。

    而李徽和潘樾,则在值房中谈起了赈灾的事情。

    阅卷三人,都在朝中为官多年,这些卷子水平如何,只要瞟上一眼就能见分晓。

    不到一刻钟,这二十多份卷子已查阅完毕。

    “部堂,下官觉得这份卷子当可为第一。”左侍郎钟有立递上一份卷子道。

    赵不同接过来,先看了一眼字迹,见字体雄浑,笔力不凡,顿时心中一喜,这是韩康的!

    随后,他才开始看答题的情况。

    等读完最后的赈灾方略,赵不同脸上已经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韩康,不愧是众人中的佼佼者,这份方略非常完美,一看就是下了功夫的。

    这时,右侍郎柳长治迟疑道:“部堂,下官手里这份卷子,不但内容新颖,而且非常完善,只是这字写的稍差了点……”

    赵不同接过来一看,见和薛文誉的笔迹完全不同,笑道:“无妨,这次又不是品评书法,只要方略写得好就行。”

    当下,他就一目十行的看下去。

    赵不同越看越是惊奇,这份方略和韩康的侧重点完全不同。

    韩康的方略,先是以圣人遗训,说明了朝廷赈济灾民的政治意义。

    然后再适当吹捧了一下李徽,说什么皇恩浩荡云云。

    接下来,他才开始叙述,该如何让民心思定,如何解决温饱问题,如何让百姓对朝廷感恩戴德……等等。

    等文末总结完毕,他还表了决心,说要和灾民们同甘共苦,一定将赈灾之事做到万无一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