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35】辩论  (第2/2页)
人,而没有根基的人才,更苦无出头之日。这弊病,有识之士岂会不知?别人不说,吕兄就是个明白人,否则又怎会想出‘万金求角’的故事,来取悦上位之人呢?”    郭嘉经历过汉末门阀士族cao纵和利用这些制度,自然对其深恶痛绝,也曾潜心研究过对策,曹cao时期颁布的《求贤令》,其中便有郭嘉的影子。    正如国家所说,如今大宣皇朝的人才选拔制度,强大的不是皇权,而是各大门阀士族。    统治者想要牢牢控制国家,就只能不停讨好这些士族门阀,以获得国家的稳定和人才的使用,而要想获得忠心于自己的大臣,也只能靠“千金买骨”、“万金求角”这等重赏,从民间或别国把人才挖来。    但除非有什么高级人才特别失意,否则收效甚微。    如宣帝得陶逖这般的,也只能是特例,如此也难怪宣帝对陶逖的恩宠了。    哗——    郭嘉这句话,顿时引起轩然大波。    在场诸人,不是没有明白人,只是没人敢这么明目张胆的把事情说出来,否则便是得罪了全天下的世家大族、朝堂官员,完全就堵死了自己的进阶之路。    此时的吕良,脸上也是一阵青,一阵白。他远来洛京,就是想靠自家舅舅,求个一官半职,虽然他一直被家中看重,但却不得重用,才能不得施展。但自己胆子再大,也不敢说霍家一句不是,否则便是自毁前程。    郭嘉长身而起,高谈阔论道:“更何况,‘万金求角’,是以高昂代价求取人才,为之一时尚可,若长此以往,国家负担颇重,不利于发展。”    吕良表情严肃,闻言道:“用人当量才给俸,岂能一概而论。况且‘万金求角’,只是推广君主求贤之实,展露慷慨之名,有百利而无一害。”    众嘉宾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好个‘慷慨之名’,好个有百利而无一害。”郭嘉慨然喝道:“如此见解,不过一纸上谈兵的书生。”    “你……”吕良顿时脸泛怒色。    郭嘉不等他说话,打断道:“为上位者,若有慷慨之名,不但不利,反有大害!”    “此话怎讲?”赵菱追问。    不但是他,所有权贵都是一副诧异表情。    这郭嘉所言,真是闻所未闻。    “慷慨”乃是贤名,何以没有好处?    郭嘉答道:“君主为了贤名,就必须持续付出高昂的代价。一则为了‘慷慨’,二则为了‘公平’。若是为人之主不能公平对待每个投效之人,势必若来臣子的怨恨,臣子之间也会争夺不休,如此以往,国家必弱,甚至亡国。但若‘公平’,则来一人而予万金,来百人呢?百万金?钱从哪来?为了维持这‘慷慨’之名,恐怕君主就得增加民众负担,征收苛捐杂税,甚至横征暴敛,为了金钱,一切事情都做得出来。这样一来,只会遭到臣民怨恨,长久以往,势必国之将亡矣。”    郭嘉之言,顿时让吕良瞠目结舌,不知如何接话。    这时却听赵烈一声冷哼:“不过区区小民罢了,有何顾忌?还什么国之将亡?哼,危言耸听。”    郭嘉面容一肃,冷声道:“十八皇子难道不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吗?”    此时唐恒高声答道:“奉孝所言极是。正所谓‘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赵烈顿时哈哈大笑,道:“如此说辞,不过是你们这些地位低微的家伙,在自抬身价吧?”    众宾客齐声大笑,纷纷指点嘲笑二人。    说什么民为贵,民为水的,还不是自己出身低微,找了套说辞,让上位之人看重?    唐恒和郭嘉同时不再多言。    因为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跟这个世界的统治阶级无法沟通,因为有些道理,他们始终不明白。    因为这些人长期占据上位,把持天下资源,握有实力,才敢如此看轻平民百姓,也不把平民百姓当人看待。    看着这些门阀子弟们的讥笑嘴脸,唐恒终于知道,自己想要翻身,最终是需要靠哪些人了。    尽管郭嘉不再赘言,但刚刚的一番言论,落在有心人耳中,同样引人发匮、震撼人心。    石虎、霍充等人没有这个觉悟,但那雍王世子和赵菱,却眼中同时放出精光。    那个郭嘉是个人才。    目光精准的人才。    虽然口才有些刁毒,举止有些放浪,但绝对是个难得一见的奇才。    同时二人也一起心中生疑,前有赵云,后有郭嘉,为何那个废物身边,会出现这么两个令人羡慕的人才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