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么没干过_第69章 换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9章 换人 (第1/1页)

    远在信王府,孟南贞击节赞叹。

    天启皇帝,手段还是高啊。

    别人只看到了天启对魏忠贤的宠信,却没有发现本质。

    在天启的眼中,最重要的还是朱家的江山。

    魏忠贤再好,也只是家奴。能够维护朱家江山的人,只有朱家的人。

    所以在张锴、马赛等人伏法之后,天启愣是没有让魏忠贤得逞,相反还给出了明确的信号。

    原来的历史上,曹化淳的回归,还是在崇祯干掉阉党之后。

    可这一世,因为孟南贞的掺合,导致御马监的头头们完蛋,阉党隐然有一家独大之势。

    虽然因此而折损了李永贞,但阉党只要魏忠贤在,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天启虽然在病中,但还是明确地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干脆利落地启用了曹化淳。

    这一招可不仅仅是平衡内廷的局势,更像是一种造势。

    “殿下,陛下对您可真是恩情深重,完全的信赖啊。”

    召回曹化淳,这会给外界一个很不好的信号。

    那就是天启对于阉党,也不是百分之百的信重。这会严重影响魏忠贤的威望,导致外界的心思变得复杂起来。

    天启看不到这一点吗?

    他当然看的到,但还是这么做了。

    对于天启的心思,孟南贞也是琢磨了好久,才想通其中的缘由。

    天启对魏忠贤很信重是没错,但这个信重的前提是不能影响到皇权。

    现在天启的身体到了无药可治的程度,随时都可能驾崩,他便要好好想想身后事了。

    如果不出意外,在他之后,继承皇位的人肯定是信王。

    而信王和魏忠贤的关系恶劣,天启也是门清。

    加上信王藩王出身,没有多少人脉亲信。如果继位的话,究竟能不能掌控局势,天启的信心也不是很足。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自然也要未雨绸缪,给信王打下一定的基础。

    因此也打击了魏忠贤的威望,他也是在所不惜的。

    毕竟只是一个家奴,重要性哪里能跟皇权相比?

    从这方面来讲,天启在国政上虽然很昏庸,但是在弄权方面,绝对是一个高手。

    如今信王正在监国,在阉党折损了李永贞的情况下又启用了曹化淳,顷刻之间信王的权威就等于稳住了。

    从这一次的动作中可以看出,天启其实对于魏忠贤,也并没有多么的信赖。

    能用就用,用完就扔。

    这才符合帝王的心性。

    至于野史传言,天启在传位之际,对崇祯说的遗言,所谓的魏忠贤是个可用之才,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话也许是真的,但意思嘛,就看怎么理解了。

    现在看来,这句话更像是为了麻痹魏忠贤,给崇祯的动手提供帮助罢了。

    反正如今这个局面,让孟南贞更加高兴。

    “殿下,有陛下作为靠山,咱们的动作可以更大一些了。一些必要准备,也要做在头里。朝政方面,殿下也不妨发出自己的声音。”

    之前指点信王韬光隐晦,在朝政方面对魏忠贤避让,是因为实力不足。另外也不明确天启的心思,自然要小心为上。

    可如今天启的态度已经明确了,信王的胆子和步子,完全可以更大一些。

    很快地,一件需要信王决定的大事发生了。

    宁远大捷之后,辽东文武之间的矛盾已经彻底表面化了。

    特别是在满桂、赵率教获得丰厚赏赐而袁崇焕没有之后,辽东文武之间的最后一丝和谐荡然无存。

    很快地,袁崇焕的上书就到了京师。

    在奏章中,袁崇焕对满桂大加指责,说他踌躇满志,谩骂同僚,恐怕他会耽误边疆的大事。

    请把满桂调到别的兵镇,把关外的事权交给赵率教。

    这样的大事,当然拿到了朝堂上来讨论。

    然后充满讽刺的事情发生了。

    满朝文武都清楚满桂的能力,可就是担心他和袁崇焕、赵率教不和会坏事,竟然纷纷建议把满桂调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