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0章化夷为汉  (第1/1页)
    并、凉二州乃毗邻长安城的边州,可谓是刘曜的卧榻之侧。    这两个地方若是乱起,必将引起刘曜的精力转移,从而影响楚王庭治理地方的进度,恢复生产、提高人口的效率会大打折扣。    刘曜把杨赐、郭禧等原朝中大佬从洛阳接到长安之后,表示陈王刘宠遵守了停战协议。    原先的朝臣并非全部倒向了刘曜,比如来艳等人则选择了效忠刘宠,也有人跑到了刘虞麾下。    鲁王刘虞从洛阳撤兵后,基本上可以说三王签订的停战协议发挥了效用。    汉帝国内部三王之间的形势,正式进入停战状态。    停战协议签订于六月二十日,杨赐等朝臣顺利抵达长安是六月三十日。    刘曜召集效忠他的臣工,举办朝议讨论官制,发生在七月三十日。    这中间一个月的时间,刘曜并没有闲着,他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    这些事情当中,有三件事对未来影响深远。    第一件事,创办帝国时报,建立报纸投递系统,提高政令的普及效率。    第二件事,颁布,建立了一套专门吸纳和改造蛮夷即化夷为汉的制度。    第三件事,为了处理边境的问题,对军队建制进行了扩增,在军团之上设立军阀,军阀之上设立军区。    关于帝国时报,前文已做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这里重点介绍刘曜颁布的,与设立军阀、军区的目的。    化夷为汉的制度与刘曜实行的户籍制度有比较大的联系。    户籍记录在白色户籍簿上的人,一律属于贱民,白色的户籍簿也叫贱籍簿。    任何被抓捕的外族之人,起初都是贱籍。    会说汉话用汉字是外族人成为汉人的基础,学会说汉话,行汉之礼仪,可为平民家奴。    犯罪之人,欠债不还的人也会被打入贱籍,还完债或消罪之后,方可转为平民籍。    贱民不能拥有土地,家中子女不能进入学校学习,不能进入任何作坊或工厂做工。    贱民只能去平民及以上家庭当佣工,做工满五年后,可到户籍所在地的乡级办理户籍的机构,填写申请,从而转为平民。    拥有红色户籍证的人,即为平民,其红色的户籍证也叫平民证。    通过五年劳动改造与精神洗礼,习性礼仪彻底汉化的蛮夷,可申请参加汉化考试,合格者即为平民。    或仰慕汉化希望成为汉人,为汉帝国立下军功或为帝国发展贡献其他功劳的蛮夷,可申请参加汉化考试,合格者即为平民。    为家主服务五年,可至当地户籍管理处申请平民户籍证,通过汉化考试后,成为平民。    或由家主撤销贱民籍,替其上缴一笔钱提前申请汉化考试。    贱民从军,服役期满后,可申请参加汉化考试,合格者成为平民。    有发明创造的贱民可凭贡献,申请汉化考试,考试合格者即为平民。    平民享有选举权,可以选举平民之上阶层的人为自己的利益说话,也就是说选举亭长、里长、保长官员管理自己。    平民除了没有被选举权、当官的权力之外,其余权力、义务、责任与公民一样。    拥有紫色户籍证的人,即为公民,其紫色的户籍证也叫公民证。    其父母为红色户籍证或祖上三代生活在汉地,身世清白者,可申请为公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