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七章 打卡网红重l庆 (第1/2页)
大早上醒了,顾淼醒了,人生第一问:早饭吃什么。 托央视著名要人命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全国人民都知道重l庆有小面, 然后又拍了一部《嘿!小面》, 于是,几乎所有到重l庆来的外地人,都会学着纪录片里所描述的那样,早上来一碗小面,以示拜山头。 昨天已经吃过,今天要吃点不一样的。 托现在发达的网络之福,随便翻翻,顾淼就找到了早饭的名单: 熨斗糕、油茶。 这两个名字听起来很特别, 虽然油茶这东西在贵l州与北l京都有,但是在网上看前辈提供的照片,似乎长得与记忆中的东西不一样。 若是非旅行时段,为了吃个米糕,跑出五公里这种事情,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 人一到外地,就会脑子不正常起来,干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 虽然顾淼不分东南西北,但是他识字,也能领悟到地图的最终奥义。 所以从层层叠叠的位置找到了那家挺有名的店所在位置。 在下了207个台阶之后,传说中的小摊出现在面前。 在此必须骄傲一下,毕竟这个铺子是有人在附近兜了两个多小时都没找着的神奇所在, 工作日的早餐高峰期已经过了,小吃店门口也没有什么人,刚好有一锅熨斗糕出锅。 看到做糕的铁模,顾淼不由一愣, 铁壳也太熟悉了, 稍微深一点,收个口,就是金陵的梅花糕, 把圆形变成花瓣形,就是姑苏的海棠糕, 要是再高一点,就是现在很多小摊上会卖的“鸡蛋汉堡”, 熨斗糕可千万别是这三样东西里的任何一样东西的本地名, 不然真对不起这一大早走的五千多步, 熨斗糕有一股淡淡蛋香味和甜味, 外壳烘的金黄黄像老式蛋糕,咬下去香香脆脆, 里面是软嫩的,没有馅。 网红的另一家,店主是两个哑巴老夫妻,他们做的是有红豆馅的那种。 顾淼认真的想了一下可以类比的食物, 吃起来有点像:在金陵被称为“发糕”,在姑苏称为“大米蜂糕”,在羊城香港称之为“伦教糕”的东西, 唯一不同的是外壳, 至于油茶…… 跟帝都的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啊。 帝都的油茶是把面粉和麻仁炒黄,再往里加桂花和牛骨髓油,兑白糖搅和成褐色糊糊, 陪都的油茶,根本就是粥上撒了一把馓子。 不同的是,底下不是粥,而是米糊,又加了花椒、辣椒、酱油、黄豆、榨菜之类的调料。 总之,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东西, 过于熟悉,缺乏新鲜感,皇帝要那么多后妃,难道不是为了新鲜吗! 还是出去运动一下,把早上吃的消耗掉,中午去吃一家有名的串串店。 运动的方法是去三峡博物馆逛逛, 那本质上就是“重l庆市博物馆”, 主要陈列品有一半是近现代的东西, 进门可以领讲解器,也可以关注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去听。 一楼有一个30度的环幕大电影,一天分三顿放“大三峡”纪录片,十点半,下午两点半和三点半, 拍摄效果很有意思, 航拍部分晃得很有晕机的真实感, 船拍部分也有被浪打的晕乎乎的感觉,回头一看,还有船身和船老大的形象,也不知道是用什么拍的。 二十五分钟的电影说的是三峡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什么时候有了人,什么时候决定“高湖出平峡”,以及现在那些县城们的现状。 其中顾淼就听见了一句,说石宝寨是女娲补天掉下来的一块石头, 又在心中忍不住吐槽,这位大神是口袋漏了还是咋滴,怎么不停的往下掉石头呢? 孙悟空、贾宝玉身上的那块玉、石矶娘娘【疑似】, 最没出息的就是石宝寨, “你是这一口袋掉落者中,最差的一个!” 白鹤梁那里有一个水下博物馆,曾经那里的东西都在水上,三峡工程之后,只有枯水期,它们才会露出来, 丰水期就完全看不见了。 那个水下博物馆最近在搞门票打五折的活动,虽然有人评价那里的东西很无聊,除非对古代水文相关有兴趣的人之外, 看过去,也就是一些刻着字的石头而已。 顾淼对各种知识都有兴趣, 搜了一下公共交通方式,竟然没有, 为什么会没有公共交通方式, 仔细一看,距离现在所在位置有一百多公里, 等等,它不是在涪陵区吗? 再搜了一下,到涪陵区居然只有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